同心致远,逐光而行
高文蓉/甘肃舟曲
从兰州市到舟曲县的距离是500公里,开车至少五个小时,很远,但是爱上舟曲,并爱上舟曲一中的学生,则更快,只要从教室门口走上讲台就可以了。
在来到这里之前我就常想,该如何做,以及以何种方式做支教生活的记录。图片也许乍现灵光,短视频吸人眼球,文字则更有力量……我支教时间已经过半,但到了该要开始总结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终究只能够借由最简单的文字,对此做一点点诚实的交代。在来到这里支教的一学期,我感受到了在疫情发生三年来一次真正的放松。在这之前,我的确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也一度丧失了任何欲望,但在舟曲支教拯救了我。在这里,我经历了许多第一次,也有不少重拾。有一些与教学相关,更多的则是关于人生的知识。
我们初到舟曲一中,学校也是刚从老县城搬到新区,教学楼还在重新粉刷,操场里刚做完塑化,食堂置办了新的桌椅,连包装都没有撕去……一切变化都正在发生,也像刚来到这里的我,适应新的校园,新的生活。
在舟曲一中校园,你会看到四面苍山负雪,半山居雾若带然,连绵不绝的群山把你拥抱。校门口你会遇见奔腾不息的白龙江,多旦冈秀老师告诉我,“舟曲”藏语是白龙江的意思,水多自在,却改变不了人的走向。跨过山,越过滩,穿行公路,去往城市,最终又汇入长江。校园外你随处可以发现没有围栏阻隔的柿子树,你可以大明大方的摘一个试试口感,从来没有一个热情质朴的舟曲人会吝惜一个脆柿子。
开学之初,我常常给自己施压:我参加的项目是“舟曲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之前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参与,炼一的常志焕老师,27中的于沛文老师,都是兰州教育的排头兵,我应该把兰州教育的哪些优秀成果分享给舟曲孩子。我们兰炼二中也已经有两位非常优秀的老师,王静老师和金滢老师,曾在舟曲一中支教,珠玉在前,不敢懈怠,不能给学校抹黑。高一起始年级,这是孩子们升入高中的第一节课,这意味着很多,我要如何上?在孩子面前我应该树立一个怎样的形象?做有威严的老师还是做温和的自己?这一形象影响着未来的班级管理……但在这段平静且漫长的适应期后,这份焦虑与不安逐渐消散了。毕竟我只是普通老师,我代表不了任何人,并且,我只能做我自己。我不认为这是责任感的消失和理想的破灭,这反而成为践行理想、实现理想的一步步。
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幸运的遇见一群同心致远,追光而行的伙伴。在舟曲一中支的老师大概有三十多位,分别来自不同的项目,五湖四海皆兄弟,有来自天津的中组部对口帮扶以刘庆祝校长为代表的领导团队,有来自天津和平区的优秀教师,有天津师大研究生支教团队,还有兰州二中组团式帮扶团队,有甘南州骨干教师跟岗教师,还有来自甘肃全省各个市舟的“舟曲质量提升计划”教师等等。大家都是有着强烈教育情怀的追光者。
来自天津的刘庆祝校长,以振兴“县中”为己任,连续三年扎根舟曲,支教时间一延再延,为的是为舟曲带来更好的教育。我身边每个人都是“追光者”。34中的冯永老师是“省级园丁”、市级骨干教师,担任我们支教的组长。冯老师特别有责任担当,无论是工作上,生活上都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高三数学缺人,冯老师勇挑重担。高三课时紧张,平时午间加课,周末补课冯老师从不推辞,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西北中学的白龙恩老师是兰州市教学新秀,常年担任班主任,并担任学校年级主任,在他身上我学习了很多班级管理的教育智慧。疫情网课期间,他克服种种困难仍然坚持手写笔记,他的课本堪称学习宝典,密密麻麻记录着的思路方法,把最真实,最有实效的学习方法传递给学生。
初来舟曲一中与很多老师交流学生的学情,都反映学生底子弱,基础欠缺,学习能力有限。而我在教学中却发现了学生的另一面,一个不一样的他们。开学初,网购给所有学生买了笔记本作为礼物,希望他们能把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记录下来。我对他们有要求,要在笔记本的第一页贴上自己的照片,方便我认识每一个学生。周一收齐的作业,让我大受震撼,一张张孩子们青春洋溢,纯真的笑脸仿佛冬日暖阳,融化着我的心。读着他们自己写的关于青春,关于生命的诗歌,着实对他们刮目相看,山明水秀的舟曲孕育着他们诗歌的性灵,他们的文字也许稚嫩,但他们对于生命的敏锐感受力,要比城市钢筋水泥包裹的着孩子要细腻真实得多。
今年使用的部编版的教材,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青春之歌”,单元活动我延续了兰炼二中的传统“青春诗会”,在我所带的两个班里,让他们自主组织诗歌朗诵会,主持人的选拔,串词的撰写,诗歌内容的选择等等一系列工作都完完全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的潜能超乎我的想象,他们用一天时间就把所有工作准备的井井有条。在舟曲迎来第一场雪的日子里,“青春诗会”如约而至,在美好的日子里,听学生读诗,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当藏族同学,读起仓央嘉措的《那一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我在想,我穿过茫茫大山,也许就是为了和这群可爱的学生相遇,享受作为老师的纯粹的快乐。
9月底舟曲一中举行庄严而隆重的师徒结对的“育穗工程”,我这个不太年轻的“新”老师,恭列期中,作为师傅代表发言,谈了一点自己的体会,收获了三位优秀的徒弟。有“甘南州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来自玛曲的看召吉老师,有踏实能干的优秀班主任杨永智老师,有思想深刻、勤学善思的孙泽军老师。与其说我们是师徒关系,不如说我们是学习共同体。三位老师课堂上的青春活力,对于教学的深度研究,给我带来了更多新的碰撞、新的启发、新的感悟,从他们身上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想,对我自身也是一种专业的成长。
11月我有幸受邀参加“青年班主任工作坊”,分享我这个普通班主任十三年的一些粗浅的做法。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做班主任工作的报告,又是一个特别好的梳理和整理的机会。重新翻看网盘里储存的一届届学生的照片,整理学生们给我写过的信,收集他们的毕业地图,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忆。作为他们青春的过客,成长的摆渡人,我是何其幸运,参与了他们生命当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下了那么多珍贵的记忆,这也许就是作为班主任收到的最大的礼物。
半年时间,好像什么都还没来得及记下就过去了,只有从被布置得逐渐舒心的房间和老师与孩子们日益紧密的相互影响中回望到一些痕迹。而今天,我记下这些看似无用的一些话,也只是留下一些走过的痕迹。
本作品在中共舟曲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舟曲县教育局发起的“聚焦立德树人·筑梦诗画舟曲”征文活动中荣获教师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