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的拉尕
文/包红霞
一
舟曲山大沟深,据有关地质资料记载,根据裸露山岩地层层位和高台地发现的海生动物蚌类化石推断分析,远古这里曾是海洋,在印支期造山运动时升为陆地,后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南秦岭西翼岷山山系形成,呈东南——西北向隆起延伸,在长期挤压、扩张、褶皱和不断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藏乡江南——舟曲。
在舟曲有一个天堂一样迷人的避暑圣地,这里山体俊秀,林草丰美,农作物种类多,原始森林、人工林一望无际,山花野果、名贵药材遍布山野,珍稀动物频繁出没,当地人亲亲的喊她“拉尕山”。
从舟曲县城出发沿国道345公路进入立节镇占单村,再过白龙江,便进入拉尕沟,沟口稍宽,沿沟上行不足百米,山崖便如斧刀切,壁立千仞,仰目远望,嶙峋入穹,无树无土无垢,峭壁峥嵘,石峰耸秀,阳光照射下烟波浩渺,璀璨生辉。
转弯处谷内石峰紧贴,崖顶飞瀑如帘,直扑崖底。崖下溪水激流拍石,浪花如玉,平缓处水泊清澈如镜,溪上还有完好古老水磨。不同的海拔高度依次分布着阔叶、针阔叶混交林、纯针叶原始林和高山矮林。胳膊肘子样的山路,延至山顶,挤入眼帘的地形地貌,森林草原相得益彰,绿草如茵,千树交柯,万木竞翠,山花烂漫。
二
拉尕山的藏家村舍,清一色的榻板房坐落在青山中,风格别具。打麦场架杆排排,鸟雀嬉戏,牛羊成群,犬吠鸡鸣,炊烟袅袅,一派田园风光。
服饰是一个民族最直接的标志,这一带的妇女,头戴“哈差”(用黑长布块叠成的帽子),身着短襟上衣(多为俊蓝),腰间系一尺宽的红绷带,下着黑色宽大桶裤,裤脚在脚踝处用布带缠绑,形似“灯笼”,也叫“灯笼裤”,上身外加一坎肩,以黑色为主,给人以清爽俊秀纯朴之感。
拉尕山的一些妇女至今会用口弦表达心绪。吹奏口弦,源自远古一对夫妻的爱情。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拉尕山有对青年夫妇,丈夫勇敢英俊,是个好猎手也是个种田能手,妻子温柔美貌,聪慧又善良,两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有一次丈夫去打柴,顺手剁下一截竹片含嘴里一吹发出声响,就喜滋滋的带回来送给妻子。妻子听说竹片能吹出声响,含嘴试吹,声响美妙至极。从此丈夫去打猎砍柴,妻子都是用竹片奏乐送丈夫出门。不幸的是有一次丈夫去打猎遇雨滑落山崖下,妻子盼夫不归,拿起竹片刚想吹奏,一阵风儿似丈夫的手轻轻拂过妻子的脸,手中的竹片随风飘起,一直来到了丈夫掉下的山崖边。竹片落地,妻子看到了丈夫摔下山崖时树梢挂住的衣绡,明白丈夫已离开了人世,她悲痛欲绝,双手紧握竹片在胸口,好似珍藏着丈夫的心。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她能给怯懦的人以勇气,给濒死的人以重生,给悲伤的人以激情。以后的日子,每当思念丈夫,妻子就吹起竹片,田间地头,口弦响起,就可将心曲诉说,幽幽咽咽,缥缈动人,凡听到者无不为之动容,渐渐地山寨的女人都跟着吹,再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口弦。据说曾经拉尕山的藏家女儿,三岁看妈妈弹口弦,五岁伊呀学弹,口弦,随意奏得日出,奏得星落……
三
青藏高原的许多原生态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都与格萨尔王的英勇神秘深切相连。日子演绎着沧桑,格萨尔王在藏民族心中神圣之极众所周知。拉尕山遍布格萨尔王的足迹,因为拉尕的历史渊源与格萨尔王有关,好多神话传说当然就有着浓郁的战争色彩。探索拉尕山的地理和人文,她的一草一木在神韵中奏出了英烈,奏出了悲壮。
拉尕山每当举行盛大庆典活动和过传统节日,都免不了跳“摆阵舞”。藏语称“玛汉”或“玛复”。据上了岁数的藏族老人讲,“摆阵舞”来自于格萨尔王东征。在拉尕山除能觅得格萨尔王率部作战的遗址外,村寨名也来自于格萨尔王的出征降魔,比如,立节叫“勒姐”(唱歌跳舞),花年村叫“达巴”(射箭比武),占单村叫“金的”(给王斟茶)、项尕叫“哈尕”(猪肉慰劳)等。
岁月流逝,如今“摆阵舞”已从当年肃穆神秘的作战,或战争场景的战前动员气氛中,演化为当地藏族群众盛大节日娱乐和佛事庆典的特有活动。这活动既有益增进人们的亲密和相互往来,也可教导人们常记历史传说,热爱自己的家园,从而更加珍惜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
如果你想一睹原生态的“摆阵舞”热闹场景,感受当年格萨尔王率部东征的威猛雄壮,就请在村庄举行盛大祭祀活动时上拉尕山进驻拉尕村吧!相信加入“摆阵舞”队列,你—定会联想到当年的战争场景,定会产生自己便是格萨尔王将士的感觉。
四
进入拉尕景区你就走你的路看你的风景吧。峡谷上游处有两块较平坦的地方,呈不规则圆形,直径大概百十多米,溪水汇聚形成山地小湖,景区命名曰:“达玛湖”,日月交替中湖水倒映着山景。稍有文化的中国人应该都知道宝岛台湾的“日月潭”,我们应该肯定达玛湖就是舟曲的日月潭,游人可在湖里划艇也可绕湖行走观赏四周山景。农历四月的拉尕山到处绿茵,墨绿山林中不同高度有不同的鲜花,行走达玛湖边,不由得会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总觉得诗人描绘和表达的情感夜宿达玛湖边时定会呈现。走过“达玛湖”,上得高山望平川,上了拉尕山可没有平川望,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特明显,再就是远山云雾,如飘带或停留或飘绕在山涧。天空晴朗时云就清清亮亮像棉花堆又似莲花群,大云团是母亲,小块云如儿女,母牵子左右飘荡上下游走。因为山高,瞬时云也是雾,雾也是云,缠绕在你身前身后,凉气会立即透遍全身,打个转身仿佛进入仙界。
山顶的草原,脚登青山松林,面朝苍天,一副美女卧地姿容。数十棵古朴松柏自成一体,原始化的生长方式。草地高高低低,牛羊徜徉。凡来过这里的文人墨客,第一感觉是见到了欧式草原。
五
有人说拉尕山是舟曲的庐山,我就又记起“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诗句。
这里峰回路转,身移景变,没有人会引导你去想什么,可是一旦步入拉尕目睹拉尕不想些什么绝对是不可能的。比如:一位作家发现这里一块像龙的洋芋后,感叹拉尕山土层下面有神脉。摄影家画家追随当地藏族群众居所和衣着的独具一格,摄影素描。
天气不是太好时,云不是太厚,太阳露出的脸面不多,云雾一会儿天地难分,行走很快,有时瞬间身子就被层层缠绕,短则几秒长则达几分钟又会天地分明,头顶的云就白白的清亮清亮地出现,天蓝的让人心醉!眺望远山时隐时现。在雾中拍照,大有做了神仙的感觉。云过去雾便消失,无论是山还是树,都有了太阳照来的明亮和温暖,远山近景都是阳光普照的吉祥。
古人说,人类最应敬畏自然,不鄙万物,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地伦理,大地道德,即:在大地之上,每束阳光都有照耀的理由,每一种生物都有自恃的风流,风景是要会欣赏的人来看的啊!
2009年9月份来到拉尕的著名作家、诗人高平老师说此山与他走过的任何一处景色都无相似之处,雾气似比庐山,但拉尕山雾中有透明,而且雾散去时,透明的色彩多重呈现,景色是纷繁多样的。他说面对拉尕山,发现会写诗的自己竟然字词好像枯竭,无能为力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感官被撞击的感受!
作家习习和诗人沙戈身陷拉尕的兴奋和赞叹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张张村民的笑脸、一条狗、一朵花、一条有老树生长在中间的路,无论静的还是动的,在她们眼中生命的风采都是异常饱满。看到拾柴归来的山民背柴行走,习习说她感觉到了原始的气息。远离了城市喧嚣的她们扑倒在地闻着野花的清香。一朵花丛里的蘑菇让她们蹲下来拍照——专门为那大大的蘑菇。进入山民村庄,她们追问妇女的鞋做起来要多长时间,为鞋上漂亮的刺绣发出感叹。问胸前佩戴的香包和彩带的做法,数她们头上精细的辫子有多少条……
六
拉尕山藏语意思是“神仙喜爱的地方”,曾经森林砍伐严重处,天保工程实施后得到涵养,山涧郁郁葱葱。
盛夏季节的拉尕山五步一景,十步一奇,完整地保存着大陆性温带、寒温带生态系统的各种植物群落,集各种自然景观和物态之大成,实乃旅游休闲和生物学科学考察的理想胜地。
近几年拉尕山独特的地理风貌越来越引起山外游客的关注,政府将村路整体修葺,掌管村寨祭祀事务的老人姓杨,他说,拉尕山未通公路之前,人们买卖东西都是走山路,沿山而就的羊肠小道又窄又险,雨雪天寸步难行,山路上牲畜驮东西都行不通,祖祖辈辈下山买卖东西都是肩挎背篓或布袋,就是到最近的立节乡政府所在地,步行最少也得三个多小时。他家老二的媳妇生小孩难产,没法子送出去抢救,眼睁睁的看着人就没了。路修通,寨子里有了轿车小面包车、三轮拖拉机、摩托,女人生孩子要么上县城要么到卫生院,再没有过女人难产丢了命的事。菜贩子常常还将菜拉到山上,吃菜买卖东西越来越容易和方便了。
站在拉尕村看来时的路,曲曲弯弯整个儿如“之”字形盘旋着。
风儿跳跃时,不知从哪棵树上传来的鸟鸣,如天际传来的几声呼唤,羊群如甲虫蠕动,把一种苍凉旷远的思绪缓缓传来。
路旁,两人合抱抱不住的古树上雀巢是空的,半壁被雷击,看上去仿佛整个身躯都在诉说着村庄沧桑的过去或自己过去的过去,面孔仿佛从久远年代凝望今天,一生一世守望着什么却又仿佛什么都没期待。
庄稼地里的紫苜蓿,黄艳艳的油菜花,山野蒲公英之类的山花,或是在路边或是在山坡阳面静默吐放,香味很浓厚,蜜蜂已摸到了它们的甜蜜。蜜蜂——多么勤劳的小生灵啊,一想到他们天黑之前会带两腿花粉和田野操劳的乡亲一道赶回有炊烟的地方,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就油然涌遍全身。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山带点冰雪的头忽隐忽现在白云间,四周长满青松的山峰如八达岭长城将拉尕山和拉尕村围绕。
杨大叔说,晴天日出日落时分,拉尕山的山卯往往会燃起一片霞光,红晕顺着山尖走,一直走进远天,近几年很多人都来拉尕山拍照欣赏早霞晚霞。
如果在灯红酒绿的高楼大厦中困了累了,想看看白云朵朵,但并不想在云际里钻出钻进,只想让身心自由和放松一下,不妨就选择拉尕山吧,这里暂时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用不着担心购物上当受骗,一切影响心情的现代物什都与这里无关,用自己的心和自己对话没有什么可打断思绪。
在这里思念不会飘得太远,伤心也来不及深入放大,或疯吼或发呆都不会让人侧目,就连来自骨子里的那点深沉也会慢慢映浅,那些似曾相识的农具,家什锅碗、房前屋后篱笆圈舍养就的猪和鸡,土槽上吃草的马和骡子、路边山坡的牛羊和毛驴,演绎着乡愁,同时很容易协助你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