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的抗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冰鼎
日寇侵华,国耻勿忘;和平追梦,警钟长鸣。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逼到“亡国灭种”的危难地步,同时也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感。爱国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可以说,抗日成了全民族不同阶级、阶层、政党、派别、各军事集团的共同信念,是否坚持抗日成了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在此全民抗战,救亡图存,共赴国难的大背景下,1938年,西固县(1954年改称舟曲县)成立西固县抗敌自卫总队和民众抗敌后援会救护支队,官兵155名,主要开展组织支前、除奸等后援活动工作。与此同时,西固县民众教育馆还创办了《青年旬报》、《青年壁报》,不断宣传抗日救亡内容;国民党县党部主办的《江涛周刊》,内容多系党义及披露抗战新闻。1940~1945年,国民政府每年派募壮丁500名左右,累计近2000多人从军。遂开赴各战区,大都生死不明,与家人失去联系。期间,1943年11月3日,西固县成立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全县有20名知识青年踊跃报名,其中教师3名,余皆学生,奔赴抗日报国前线。国民政府对抗日军属及阵亡将士实行优待和抚恤政策。1944年6月16日6时,一架美国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云南西南部轰炸日军后,返航甘川空域时坠毁于舟曲铁坝尕地沟五花山巅,当地藏族群众极力搜救。1945年8月,全县人民隆重庆祝八年抗战胜利,演戏一周。1946年6月,建成西固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
据《舟曲县志》记载,西固县立高等小学堂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再度合作,在全面抗战高潮中,师生们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演话剧、作演讲、上街游行、办墙报、发传单、贴标语,教唱当时流行的一些抗日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黄河大合唱》等。由于学堂大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使全县抗日气氛异常浓厚。部分学生弃文就武、报考军校,如房存智、杨慕椒报考成都黄埔军校本部。杨为柱、孙启后、董昌厚等报考西安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张哲民(历任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于右仁秘书、台湾国民政府监察院高级参赞)、房存礼(留北京任教)分别考入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刘奠基,藏族,1939年到陕西师范师训班深造,后弃文从武,在兰州报名参加青年远征军,当即赋诗一首:“十万青年十万兵,热血男儿毅从戎;壮士虎胆驱倭寇,勇武刚强民族魂。”随军赴陕南汉中集训,被编入国民军206师616团战车防御炮连,不久升为班长。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陈生荣(1896~1990年)西固县(今舟曲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担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战士及宣传员。是年8月,调朱德总司令处干挑夫重任。后到延安机关工作。1943年调中央机关干炊事工作,参加八路军,为抗战服务。解放后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行政科搞勤务。
房西苓将军(1898~1948),西固县人。1918年考入西固县立高等学堂就读。
1921年,只身投考陇南军事学校。这所学校是当时赫赫有名的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创办的,规模不亚于东北讲武堂和洛阳讲武堂,所聘教师全是保定生,设有步、骑、炮、工、辎五科。房西苓选学炮科。在校三年,接受了严格的军事理论和战斗技能训练,掌握了基本军事知识。1926年赴天水投冯玉祥部,任吉鸿昌师参谋。1931~1936年曾任冯玉祥部教导队长、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1940年“鄂西会战”后,领少将参议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喜峰口激战中,身为冯玉祥部221团2营营长的房西苓率先冲锋陷阵,跳出战豪,持刀英勇搏杀日寇,负伤不下火线,被强行送往后方医院。当房西苓在战斗中立功受奖的喜讯传到故乡,民众捐资,敬赠“攻克大敌”匾额。1936年春,日军制造“朝阳门事件”,时兼教导团团长的房西苓,再次狠击日军,被擢升为111旅副旅长。是年冬,进南京陆军大学进修。期满后,回北平负责古都城防。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奉命移师参加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40年,在“鄂西大会战”中,被日寇炸断左腿。后以少将参议衔,任后勤支前站长职,为抗日前线筹措粮秣。抗战胜利后,因患肺病,又厌内战,于1948年5月回归故土,12月28日病逝。房西苓在担任二十九军教导团队长时,曾以全身戎装,摄影留念,并题辞:“喜峰抗日,怒发冲冠;奉命停战,旋驻张垣。学知不足,入教导团;毕业之后,塞外防边。计时未几,受训庐山,期满归来,服务教团。兼充队长,夕惕朝乾;志雪国耻,金石同坚。”
这是他在长城抗战之后一段军旅生活的小结,表示了他一片赤诚,为国效命的决心。
杨西震,西固县人。在“七七事变”后立志参军,任上士班长。他报着“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决心,慷慨地说:“中国安得复兴,只有用我们的血肉,筑成阻遮日本鬼子的长城!”他还在给父亲的信中说:“你儿已为国家所有,将作为国家儿女,勿再依靠。”1942年冬,日军攻陷五原,宁夏吃紧。在伤亡甚重、援兵不至、其大部均已转移的情况下,只有杨西震所属一部巍然不动,死守阵地。经过一夜的激战,到天亮时,仅剩他和两名士兵,敌人误认为我方全部撤退,贸然前进,等到敌人走近时,杨西震立刻用机枪扫射,毙敌数十人,直到弹尽援绝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陈良璧,西固县人。“为人忠勇诚朴,勤慎明敏,体魄魁梧,气概轩昂”,小学毕业就考入陇东镇守使署所设讲武堂,1937年七七事变时任新编三十五师补充团第一营营长,当年冬天随补充团加入一二八师任第一营营副,继任营长。他平时善于训练作战,身先士卒。1941年5月1日,所部奉命在陶家坝修筑工事,率百余名新兵与兵力火力数倍于我方的日寇展开了厮杀。起初他头部负伤,接着臂部受伤,在此情况下仍坚持指挥战斗,并在敌人冲入野堡后,继续作战两个多小时。这时,官兵已伤亡惨重,冲入工事的敌人愈来愈多,他仍手握机枪奋勇杀敌,身负重伤以致不能行动,又用手榴弹杀敌120多人,给敌人沉重打击。被捕后,陈良璧大骂日贼后自杀,牺牲时,年仅35岁。在搬运遗体时发现,陈良壁“宛然如生,全身装备只缺鞋一双,两手仍作持枪姿势”。
李润五,西固县人。在1938年加入预备第三师,临行时对家长说:“好男儿当为国杀敌,志存疆场,死于外尤胜于床也”。说完含泪而去。1940年,早参加中条山之战时,由于兵力较弱,遭敌包围,激战数昼夜,终因援兵未到,弹尽粮绝被俘。敌人强迫询问我军情况,李润五答到:“头可断,血可流,骨可碎,中华之志气不可屈!”并不时大骂,日寇用刀刺入他的胸膛,牺牲时犹高呼口号,声震云天,年仅30岁。
杨谢夫,西固县人。1940年离开故乡。志原从军,成为中央陆军46师138团1营3连一名列兵。入营后,“刻苦耐劳,勤习学术各科,对野外勤务、瞄准射击之操作,均能尽力以赴,经数年训练之后,转战南北各地,屡立杀敌功绩。”1943年冬,其母病故,寄信催促他处理丧事。当时他驻防山西,接家信后悲痛地说:“敌寇未灭,母已逝世,尽忠不能尽孝。”所谓“忠孝不能两全”。他参加大小战斗20余次,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升为班长。中条山之战中,他坚守阵地,指挥士兵“几次冲锋无隙可出,身中数弹,又持刀杀敌数人,终因受伤过重,殉难阵地,其忠勇之精神,实作好男儿之楷模。”烈士牺牲时,年仅23岁。
刘庆震(1913~1986年),西固县人(原籍山东)。1935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在南京国民政府军城防部队任见习连长。1937年12月,日寇攻陷南京时,其所在部队奉命驻守南京秦淮河外围防线,同日寇激战,弹尽无援,逼迫撤离时,撬取墓地棺材板泅水渡江,遭日寇飞机轮番轰炸,负伤游至对岸获救。伤愈任营长,收编在傅作义部35军。翌年参加“太原保卫战”,同日寇短兵相接,抡大刀砍死7名日本兵,负重伤倒在血泊中,被送战地医院,康复归队,升任副团长。在晋绥抗战中对日寇作战27次,九死一生。抗战胜利后,任西固县国民政府警察局局长。1949年冬配合中共西固地下党参加“西固起义”。
李永胜(1916~1995年),西固县人(原籍山西)。1937年参加山西王寨西盟抗日游击队,与日寇展开游击战斗。1938年任西盟游击队副班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盟游击队改称“西盟决死队”。1940~1945年,在决死四纵队19团1连任班长、副排长、排长,曾数次率决死队英勇搏杀日寇。解放后,派遣到舟曲任职工作
王慕仁,西固县人,国民革命军战士,参加抗战,牺牲地点中条山。
谈纪德,西固县人,国民革命军,营长,参加抗战牺牲。
杨福德,坪定人。1925年生,1943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编入第十八后勤部独立榴弹炮营,当电话兵。日本投降,奉命赴长沙监狱押解日本俘虏兵到武汉监狱,历时两年。
何袁代,立节人。1935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编陆军165师490旅988团3营8连8班,奉命抗日,后下落不明。
姚老三,立节人。1938年应征入伍,参加抗日,后下落不明。
田福德,立节人。1943年应征入伍参加抗日,1952年复员回家。
蒋朝朝,立节人。1940年应征入伍参加抗日,后转战海南岛,1952年复员回家。
谈德福,坪定人。1943年参加国民革命军,从坪关出发,途径西固一天水一宝鸡一华州一四川,最终到达云南的昆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后,编到国民党第十八军胡连部后勤部独立榴弹炮营服役,当电话兵。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任务就是看管、押送日本俘虏兵,地点先是到长沙,后到武汉的黄鹤楼。1947年转为国民党第十八军胡连部汽车兵。1948年10月在淮海战役中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到0054部队四支队炮兵连仍为汽车兵,直到全国解放。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仍为汽车兵。1956年复员地方工作。
......
据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不完全记载:在八年抗战中,甘肃为抗战共输送兵源41万多人,有4746名甘肃籍将士在抗日前线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其中记载西固县——牺牲人数有34人。
解放后,一些因受组织派遣到舟曲长期工作生活的客籍抗战老兵有:高健(山西)、阎保合(河北)、邢俊华(河北)、王成厚(山西)、王积升(甘肃)、赵子桂(陕西)、李庆义(河南)、弓果荣(山西)、张春岭(河北)、顾越(江苏)等,分别于1937~1945年加入革命老区、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出生入死,枪林弹雨,积极抗战。如今,他们大都含笑不在人世了。
恩格斯说:“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时候,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大觉醒、大团结、大凝聚、大胜利、大复兴。
“抗战八年,救亡得胜利;欢歌七秩,追梦庆和平。”让我们与先烈同在、与英雄同在、与伟大的“抗战精神”同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美好未来。
参考书目:《舟曲县志》、《甘肃抗战实录》、《陇原儿女血洒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