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8000年。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度位居全国第五。立足甘肃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甘肃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崛起、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近日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着力促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意见》符合甘肃实际,并具有针对性、务实性和前瞻性,是指导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从两个层面突出了旅游强省建设的目标定位,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是明确了旅游产业在甘肃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支柱地位。即到2020年,全省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1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9%。二是明确了甘肃在全国旅游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即依托甘肃中华民族重要文化资源宝库和中西交流陆路通道优势,充分挖掘优势旅游资源内在价值,首次提出体现甘肃丝路文化特质的旅游主题宣传口号“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提出把甘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世界级丝路旅游目的地、中国户外体验大本营、西部自驾旅游黄金线,大大提升甘肃旅游在全国乃至世界旅游市场中的话语权、竞争力和影响力。
要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必须全面把握总体目标要求,即“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目标导向,努力建设“世界级丝路旅游目的地、户外体验大本营、西部自驾旅游黄金线”,实现“全省旅游综合收入等主要指标在2017年(1580亿元)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
要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必须全面把握四个分项目标要求,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贡献显著提高、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和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其量化目标是:“十三五”期间,旅游投资累计达到3200亿元。到2020年,全省旅游人数达到4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10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甘肃旅游业拉动投资458.34亿元,接待游客2.39亿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29%)。预计未来几年,我省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质高效内涵式的发展态势,旅游项目实际完成投资不低于全国年均15%的增速、旅游综合收入指标保持在26%以上。届时,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效益进一步提高,旅游经济实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综合贡献显著提高。其量化目标是: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旅游就业人数达到100万人。2017年,全省旅游收入已达到1580亿元,按增加值计算约占GDP的7%,带动就业67万人,已成为甘肃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预计未来几年我省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6%以上,2020年旅游业对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率将超过9%,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将更加突出。而近三年来全省旅游收入实际增速年均保持在26%以上。因此,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这一目标是积极稳妥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通过完成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促进旅游业态产品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要素品质,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等重点任务,甘肃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提高,将成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动力产业,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强力引擎,消除贫困、促进就业的重要载体。
——品牌形象显著提升。首次提出了体现甘肃丝路文化特质,具有国际和市场感召力的甘肃旅游主题宣传口号“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未来几年通过全面打响这一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在对外宣传、文化、经贸、体育等重大活动中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强化整合营销,实施精准营销,加强淡季营销和智慧营销,持续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节会,构建立体精准营销体系,必将使旅游成为展示我省形象的重要窗口,甘肃也将成为丝绸之路旅游首选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品牌知名度、认同感进一步提升,甘肃在国内外美誉度和影响力将不断扩大。
——发展环境显著改善。通过建设A级旅游景区,增加旅行社和旅游星级饭店的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齐全的产业体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通过构建快旅慢游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体系、便捷共享服务体系、互联智能智慧旅游体系、防控并重旅游安全体系和综合高效旅游监管体系,全面优化、管理公共服务保障系统。以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带动交通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形成城乡协同、共建共享、宜居宜游的美好生活环境,最终实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