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总目标,赋予旅游业新的重大使命。省委、省政府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上,作出了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重大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深刻认识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既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发展的长远之策。
建设旅游强省,是我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省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底线性工作,甘肃的发展决不能再走拼资源、拼总量、拼规模、拼速度的老路,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走特色之路、绿色之路。旅游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是高成长性、高带动性、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从全球看,目前旅游业已经超过了石油、汽车等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2008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旅游业一枝独秀,增速大大超过了其他许多产业,旅游业收入已占到全球生产总值的10%。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消费经济和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和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从我省来看,甘肃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多样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有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嘉峪关关城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有张掖丹霞、黄河石林、敦煌月牙泉等一批世界级的自然奇观,东乡、保安、裕固等独有民族风情浓郁,白马藏、雪山蒙古民俗民风也是独具魅力。甘肃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旅游业蕴藏的潜力无可限量。特别是在当前我们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双重压力情况下,我省出台《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提出要培育发展文化旅游等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因此,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我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建设旅游强省,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进入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的根本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核心任务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合度高、覆盖面广、链条长、拉动力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功能作用,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5元的收入,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相关行业4.2个就业机会。有研究表明,旅游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2吨标准煤,仅为工业的1/11。一直以来,我省重化工占工业的比重在3/4左右,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我们必须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化、高端化、特色化的优质旅游发展之路,着力补齐品类,提高品质,提升品位,打响品牌,挖掘新潜力,激活新要素,聚集新动能,加快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强势,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收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设旅游强省,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我省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中部极干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等区域,而这些地方大多旅游资源富集,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我省作为中华农耕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乡村振兴对我省的特殊重要性以及旅游扶贫在我省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我们应当比别的省更加重视也更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我省旅游业带动12万贫困人口脱贫,约占全省同期脱贫人口的18%。这充分说明,旅游业对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要按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加快旅游专业村镇建设,鼓励引导群众以土地房屋财产权、投资投劳等形式参与发展旅游,共享旅游发展红利。重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三变”改革,以纳入国家“三区三州”的临夏、甘南、天祝和我省认定的其他深度贫困县为重点,通过旅游廊道和大景区辐射、重点城镇和示范村带动、旅游企业吸纳和就地输转、农村文化遗产入股、异地搬迁村庄改造等方式,推进村镇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将原生态农副产品开发包装成旅游商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旅游强省蓝图已经绘就,崭新发展征程催人奋进。我们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战略高度,深入分析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深刻认识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甘肃美誉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强省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省上下凝聚形成建设旅游强省的强大合力,共同谱写交响丝路新乐章,开启如意甘肃新征程,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我省绿色发展崛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