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对联格律分两个方面,平仄和对仗。
一、平仄
1.平仄指字的声调。按现代汉语四声,第一声第二声为平,第三声第四声为仄。初学者掌握这个就行了。
2.古人发音与现代人不同。古人四声是指平、上、去、入。平为平,上、去、入均为仄。
3.古人发音现代人基本上读不出来,但平仄大部分与现代汉语相同,小部分有区别。想知道一个字的平仄须查阅《平水韵》。《平水韵》是古人给发音分类的表,包含了大部分常用字。
4.对联上下联需要平仄相对。即如果上联某个字是平,下联对应位置的字就应该用仄。值得注意的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只能用仄,相应的,下联最后一个字只能是平。
5.对联有1个分句的,也有多个分句的。对联的主要句式包括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或更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五言和七言。
6.五言有两种标准格式:
a.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b.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相应的,七言有两种标准格式,即在五言前面加两个字:
a.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7.四言、六言的标准格式:
四言: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六言: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8.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原则。即上下联的奇数位的字可以不用平仄相对(最后一个字除外),偶数位的字必须相对。也就是以下格式是允许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注意以上第1/3/5位上,上下联平仄并没有相反。但2/4/6位和最后一个字平仄是相反的。四言、五言、六言同理。
9.领字句式的规则。领字句式就是在标准句式上加上“领字”形成的句式。领字句式中标准句式部分遵循前面所述标准句式的规则。而领字本身无论多少字,平仄不管。
一个领字示例:
看/穷人落泪;(只看后面四个字是平平仄仄)
见/贵妇开心。(只看后面四个字是仄仄平平)
三个领字示例:
看惯了/穷人落泪;
不想见/贵妇开心。(同样只看后面四个字即可)
10.多分句的对联,就是以上这些分句的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分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和下联相对。
示例: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上面这个联就是一个标准五言,一个带领字的四言,一个标准七言,组成了长联。每个分句的最后一个字“南/下”,“空/处”也都是平仄相对的。
以上就是关于平仄的所有内容。掌握了这些,你的平仄就不会有大问题了。
二、对仗
1.互对。也就是上下联的相应位置使用的字词性必须相同。这词性指古人的“虚实死活”等词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近似理解为现代词性。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数词对数词。注意:这只是初学入门的近似理解,实际并无严格定义。
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对一,都是数词。个对行,都是量词。黄对白,都是形容词。鸣对上,都是动词。柳对天,都是名词。2.自对。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和自己对。单独上联里的词语或者分句可以对仗,一旦形成了这种对仗,就不用再和下联对仗了。
但与此同时,下联同样位置的词语或者分句,也要形成对仗。
例如:
遗诀酸辛,痛/膝下无儿,堂前有母;
殊勋彪炳,看/大河东去,冰岭西来。
只看上联:“膝下无儿”和“堂前有母”对仗了,就不用再和下联的“大河东去”对仗;但与此同时,相应的“大河东去”和“冰岭西来”也要对仗。
3.排比。超过两个分句的排比可以视作三句自对,跟上一条一样处理。
例如:
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名贤手笔,菩萨心肠,合古今天地之精灵,同此一山结束;
蠡水烟,湓浦月,浔江涛,马当斜阳,匡庐瀑布,挹南北东西之胜景,全凭两眼收来。
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这个排比视作三句自对,不用和下联相对。但下联的“蠡水烟/湓浦月/浔江涛”也得形成自对。
注意:排比不一定要字数相等,比如上面的“名贤手笔,菩萨心肠”也可以算在前面“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这个排比里面。只不过同样的,下联也要是对应的字数。
4.规则重字。对联忌讳重字,如果出现了重字,则必须满足一定的规律。
例如:
亲不负楚,疏不负粱,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补天浴日大文章。
上联的“不负”重复,下联的“可为”就得也重复。
注意,上下联之间的重复只需表现规律性就行,不用完全一样。
例如: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夫当如此矣;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
上联的“为”和“死”重复,下联的“人”和“归”也重复,但与上联位置并不相同;并且下联还出现了重复的“南”和“北”。但因为非常规律,所以是可以的。
5.内容必须相关。即上下联必须服务于同一个主题。“你出我对”是一种对联练习手段,不是对联。
例如:
一双和尚排成队;
两个僧人列作行。
上下联意思完全一样,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