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
一江星火,辉映满城花灯,水墨晕染的泉城,在今夜,落星如雨,绽花如昼,万盏莹莹,九街一春。
迤逦龙江穿城而过,如熠熠神龙,披挂五彩的璎珞。十里长街,流光溢彩,人游画中……大红的联对张贴于檐牙高耸、泉水叮咚的巷陌;喜庆的灯笼高挂在女墙婉约、俊朗疏阔的廊角;巍峨的门楼矗立在游人如织、青砖黛瓦的街头。处处灯映联红,处处雕梁画栋,处处摩肩接踵,处处香火氤氲。使人不禁赞叹,这小小的藏乡真真分得了江南一点儿幽幽的文意,沾染了维扬几许迷离的水汽。仿佛宋词里散落的半阙,静静吟唱在这方山水里;仿佛《清明上河图》遗失的一角,遥遥盛放在这与世无争的一隅!
如墨深浓的蓝铺满天宇,如玉皎洁的月洒下柔辉,如龙盘踞的山投下阴影,如水潋滟的街人声鼎沸……蛾儿雪柳,笑语盈盈;碧绿松枝依旧,朱红联对依旧;泉声淙淙,岁月悠悠……
“上元日社火如前。至晚,山村水墅,灯光灿烂,与雪岭晴川,上下相映。游人杂沓,达旦不休,歌声呜呜,秦声盈耳,亦点缀荒塞之一景也。”
数百载光阴流转,多少人世变幻,然而,今夜火树银花的河山,依旧如《岷州志》所言,实在可喜,可赞!
十里长街,灯延百年。到底要对人世怀着怎样百转赤诚的热望,对传统怀着怎样炽烈憧憬的向往,才能让这一缕幽微文脉,穿越朝代的更迭、历史的沧桑,重新焕发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大地之上?
举目四望,苍山如屏,灯火俨然,曾经蜀道上兵家必争的“川陇锁钥”,今夜终于幻化为“陇上桃花源”、“藏乡小江南”,游人如织,华灯璀璨,松香渺渺,盛况空前。
置身其间,遥听钟鼓漫漫,闲赏莲灯盏盏;龙江犹浩浩,唐宋共衣冠;一街清泰,灯火宛然。花灯、果灯、鱼灯、船灯、宫灯、鼓灯……山川草木、鸟兽鱼虫,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隋唐灯起,明清文盛,十步咏联,五步观灯,迢递百年,今古咸同。迎春,赏灯,抒怀,励志,咏时,颂事……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自隋唐至明清再而今,不同的联语承载着相同的对人世无限的热爱与憧憬,对故土无比的眷恋与深情,对祖国无限的祝福与偎依。
山影横斜,星辉清冷,绵延百年的璀璨灯火,映衬着圆圆明月,铺满今日盛世的画图,俨然不二扬州。
在那明月遍洒清辉的十万大山深处,还有更多星火,如白龙江细细的流波,流过阡陌交通的田野,流过人烟阜盛的村落,流过曲折小径,流过竹篱茅舍,融入鸡鸣犬吠,点缀寻常烟火。
祭祖
那烟火,不仅为生者,也为逝者。
按照千百年来的约定俗成,祭祖是要在夜幕降临以后,大概为着点点香烛也能照彻未知的漫漫时空,送抵子孙的殷殷问候,让逝者与生者同庆这盛大的时刻。
照例是要提前备好香烛,纸钱也要临行前才用钱矬细细打过,更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密密的铜钱印之上,还要用百元大钞仔细压过,仿佛只有这样,那些寻常的麻纸才能变成法定的货币,让逝者得享儿孙的富贵与尊荣。
如果是除夕或清明,于灯火香烛之外,更要添上许多额外的祭品,那又是另一番光景。总之,虽陈式略有不同,都一样的一丝不苟、庄严肃穆、正心诚意、感人至深。
当夜幕降临,灯火初明,祭祖的炮声便在天宇间四处响起,即使生活再如何艰辛,也要备齐香烛,虔诚拜祭,告慰先祖英灵!更有那历经数代摸爬滚打子孙出息的人家,则用更隆重的祭奠更璀璨的烟花,感恩先辈的教诲与庇佑,寄托深深的牵念与祝福!
交错的田垄间,往来年迈的长者、青壮的后生、童稚的孩童,远山渺茫而深沉,乾坤苍茫而清冷,心情肃穆而庄重!
摆好贡品,点亮油灯,虔诚焚香,细细化祃,洒酒祭奠,跪拜问安,血脉深情的牵绊在广袤时空交错蔓延。即便是年久倾颓的坟茔,也总能分得一缕香烟,因为每位祭者都知道,只有血肉至亲,才能如此生死相依,时空的辽远永无法冲淡血脉的亲情!
长夜漫漫,灯火迷离,屋宇错落,山势高低。遥望四野,庙宇的华灯、人家的烟火、香烛的莹莹,参差散落,如天上繁星,点亮这自古厚重坚实的大地。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险峻的高山,复杂的地形,艰难的谋生,贫穷的阴影,千百年来如影随形!然而,这里的子孙依旧果敢而坚韧,宽厚而仁明,这与根植于血脉深处的点滴滋养密不可分。
生于偏远,长于贫瘠,自不值得欣喜,然,若能于苦难中长出智慧,长出慈悲,长出宽厚,长出勇毅,又何尝不能甘之如饴?
狂欢
这种自苦难中生长的智慧与慈悲,最鲜明地体现于正月间娱神的盛会。
因为生于最贫瘠的土地,所以生长出最巧的手、最巧的足,剪出最栩栩如生的窗花,糊出最精美绝伦的灯笼,踩出最酣畅淋漓的祝福!
因为自己曾饱经动荡与不安,所以祈愿天下“国泰民安”;因为自己曾饱受贫寒与疾苦,所以祈愿祖国“五谷丰登”;因为自己盼“福”、盼“禄”、盼“喜”、盼“寿”,所以祈愿万民都得“福”、得“禄”、得“喜”、得“寿”。
自唐至今,从最初的九叠篆到如今的隶书篆体,历经1300余年演变,东山转灯终于由最初为驱除蝗灾而采取的简单祭祀变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出东山之上,灯兴泉城一隅。而今,青衫博带的东山人,走出贫瘠的大山,背起祖传的花灯,默诵先辈的诀窍,踩出幸福的生活。
从陡峭大山,到一马平川,这条路,东山儿女整整跋涉了数千年。从此,险峻山间的零星灯火将化为平坦腹地的浩浩游龙,虔诚祈祷的娱神祭祀将化为游子思乡的民俗寄托,巧思巧慧的舟曲儿女将成为新天地里的致富能手。
而在千里之外的白龙江畔,正月十九的盛大狂欢依旧会如期上演,火树银花,通宵达旦!
圣母娘娘幻化而成的“婆婆”,如各村落最德高望重、慈和温厚的长者,任子子孙孙将自己凤冠霞帔、珠光宝气,扮得雍容。
袅袅青烟不息,赫赫仙容威仪,五彩琉璃灯盏与五色荷包流苏交叠,恰如锦绣梦想、绵绵瓜瓞。金鼓争鸣,凤辇漫随,所至之处,无不烟火璀璨、鞭炮轰鸣。女子竟相摘取荷包,希望婆婆赐下娇儿;男子争先恐后钻轿,希望婆婆赐福护佑;懵懂孩童嬉戏环绕,渴望一睹婆婆仙容。
从最初迎生送子、求儿求女的仪式到今天保佑一方平安、祈福禳灾的盛大民俗活动,婆婆始终眉眼慈悲,缄默不语,悟福祚兴衰,观人世兴替!于璀璨的轿撵中迤逦前行,于人海的浪潮里散福纳吉,如巡游的圣主,亦如最慈善可亲的老祖母,一改庄严肃穆,笑看儿孙绕膝,接受他们最诚挚的问候。
钟鼓齐鸣,灯火交辉,长街杳杳,人海逶迤……在如此盛大的狂欢里,千年不息的烽烟散去,水患天灾的磨难散去,艰难跋涉的疲惫散去……
在海清河晏、灯影婆娑的此刻,舟曲儿女用最盛大的狂欢、最璀璨的灯火,奉上藏乡江南最诚挚的祝福: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愿瓜瓞绵绵,儿女陶陶;愿征程漫漫,四海长春!
作者简介:赵菊慧,90后,汉族,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理事,甘南州诗词楹联学会、舟曲县楹联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供职于舟曲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