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林宰相葛洪之慨叹犹萦于耳际,我们一行诸人便借着翠峰花海的由头,于心驰神往间驱车入山,一发寻古览胜之幽情。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们取道寨子坪后的公路入山。一路颠簸盘山而上,经过山脚人家,树木荫荫,鸡鸣犬吠,蝉声盈耳。
路旁,有三两老者驻足观望,亦有成群孩童追逐嬉戏,山野人家怡然自得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车渐行至山道尽头,亭亭郁郁的繁花便次第映入眼帘。粉白橘黄,清香溢远。林深处,山风轻拂,心神俱安。
至翠峰山口,苍松挺立,古木森然。日影斑驳,流云点点,隐隐气象已与别处不同。劲风灌入漏斗状的山口,撼松拂草,沉鸣如埙,似闻古曲《风入松》,心下朗然。
沿陡峭斜坡而上,路程虽短,因多碎石,故极难行。提着一口气,一步一颠心一颤,挨到翠峰花海边,这才敢舒展身心。
据冰鼎先生介绍,此地因得天时、地利、人和之精气,本是培育良种土豆的天然乐土,九十九眼泉城的根在这里,白龙江浩淼烟波的归宿也在这里。
翠峰花海,因领受了这份独有的恩泽,开的极为璀璨耀眼。如彩绸初展,流光溢彩,各色鲜花似以绫罗彩锦织就,再辅以金银厝边,日光倾泻而下,辉映出万丈流光,彩秀辉煌,不可方物。虽然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然而,能有幸沉迷于如斯旖旎之美景,得与蜂蝶同戏,与山风、松涛、鸟鸣、流水、寺钟同醉,不能成圣又有何憾?
红花浓丽,粉花娇艳,黄花明媚,紫花矜贵……真真是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予这美景良天。
登高望远,花海枝枝叶叶相勾连,描摹出“孝”“悌”“忠”“信”等字眼。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较,人的这点努力自然显得微不足道。然而,人类从敬畏自然,到了解自然,再到如今亲近自然,凭借一己之力,走得是何等艰难?如此想来,这点关于自然美与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努力,便显得弥足珍贵!这方山水,也便不仅仅是悠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人们修身养性的绝对佳地。
古语云,“天下名山僧占尽”,翠峰山亦然。翠云寺坐落于翠峰山主峰,壁立千仞,翠峰寺便是那刃上一点,非“禅”字不能了悟。自宋建寺至今,几经修葺。我们拾阶而上,至寺顶,苍松便愈显遒劲,阶旁亦多凉亭供往来行人休憩。我们信步入亭,略做修整,随性赏玩亭外撰联,联云:“摩诘空山,乃订烟霞友;兰亭读序,余皆萍水交。”“楼彰瑞气,轮回天作岸;钟响梵音,向善我为峰。”“既歌既酒,风犹无限醉;听鹤听涛,亭自待谁来。”此地云山空茫,今日又得良朋贤侣齐聚,此三副联能道出个中真趣,实在难得。看至落款处,才赫然发现,撰联者竟是同行多时的冰鼎先生。不禁抚掌称叹,心下慨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同行的冰鼎、袁老师,都已近耳顺之年,衣着简朴,淡然高远。在炎炎烈日下,依然兴致昂然,登临览胜之情,丝毫不输我们两个小青年。冰鼎先生博闻广识,触目所见都能说出个所以然,引经据典,不厌其烦,听之可信,观之可亲。袁老师静默少言,时矫首而遐观,流云飞鸟,青松群峦,皆化为满腔诗意。总是经我们再三央求才别扭的站定拍照,真是位可爱可敬的长者。
翠峰寺立于绝壁之颠,苍松隐隐,众神馨宁,上出重霄,下临无地。寺前花海如潮,寺后石道龙踞。大片的云朵,将渺远的阴影投入无涯的深渊里,扶松而立,骋目四望,天与云、与峰历历分明却又水乳交融,心中感触良多。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大自然要经历多少磨砺方能成此奇境?于时空的无涯里,于茫茫人海中,渺若一粟的我们,能于此刻相遇,共赴此景,怎能不欣然?
大殿中观音大士仙容方正,偏殿中的“婆婆”也慈悲恭肃,处处雕梁画栋,檐铃叮咚。案前香烟袅袅,化祃的灰烬,一如无常人世的悲喜。殿内蒲团,因为香客们虔诚的叩拜祝祷,早已变得陈旧。画工们修饰完仙容,正在悠游自得地低语,几杯淡茶,几块干粮,仙家圣地也因此沾染了些许人世的平淡欢欣。
同行的先生,我,好友,都是不语怪力乱神之辈,然入乡随俗,且我国自古奉行先祖崇拜,今日入寺,权当访友探亲,谒见长辈,既感谢他们庇佑一方太平,亦感念他们千百年来,护泽翠峰众生灵的恩情。于是,一行四人遇神便拜,寻庙便入,不分大小,无论尊卑,既入此地,又岂敢存分别心?
一路敬香化祃,虔诚祈祷,仿佛所求甚多,实则冰心玉壶,一无所有!那一刻,我们与万古同在,与山中诸神灵同在,与那方山水、那片花海和那无垠的苍穹同在!
入此佳境,如登天宇,竟不能辨今夕何兮;山风徐来,如闻仙曲,顿消凡俗之心。晴时的翠峰,宛若隐匿于深山的佳丽,明媚婉约,风度天成,如空谷幽兰,本心便佳,又何求世人玩赏品评?只不知雨中、云中、林中、雾中的翠峰,又是怎样一幅缥缈幽远,如梦似幻的奇景?想来雪中翠峰,当是冰肌雪骨的世外仙姝,目若寒星,衣袂飘飘,隐于山之一隅;袅袅亭亭,独对一川冰雪,万古皓月,观人世兴替,悟福祚兴衰,不言亦不语!
作者简介:赵菊慧,90后,汉族,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理事,甘南州诗词楹联学会、舟曲县楹联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供职于舟曲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