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要牢固坚持诗的本质
(山东)刘向民
首先,十分感谢冯主编给了我这次参加全国散文诗笔会的机会,又给了一个发言的机会,现就冯主编所安排的,就“当代散文诗发展走向”,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是坚持不懈追求诗性。早在1992年,前辈诗人臧克家为《古今中外散文诗鉴赏辞典》题辞:“散文诗,充满诗情,又具有散文洒脱的韵味。”散文诗大家耿林莽老师认为:“散文诗是诗,如同欧阳江河所言,诗,‘站在虚构一边’”。“散文诗本质上是诗,是诗的发展和延伸,是她的一个支脉或变体。”(见《散文诗评品录》)邹岳汉老师指出:“判断一篇作品是不是散文诗,首先要从诗的角度着眼。因为散文诗是散文形式的诗,它的本质是诗,而非别的什么。”(见黄永健《中国散文诗研究》)冯明德老师在谈到关于散文诗创新时指出:“首先要找准散文诗的立足点:诗”;“散文诗,穿着散文的外衣,蕴藏的是诗的灵与肉。如果说散文诗滴着的是散文的泪,更多的则是淌着诗的血。散文诗本身就是诗的延伸,其立足点是诗,其本质是诗。”(见《散文诗:面向未来的可能》)洪烛老师在谈到诗歌和散文关系时认为:“诗歌和散文并不矛盾,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在今天的写作中更应该把散文和诗歌的美感相结合,结合后才能产生新的文体,新的诗意,新的语言之美。这就是‘混血的散文诗’”。由此可见,诗性是散文诗的本质。黄永健先生对此作出了诠释:“散文诗是以现代人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在情感驱动自然语流而外化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诗性文本。”并进一步阐述,指出,散文诗“诗的内核”则是“节奏、韵律、意象、意境等”“诗性”元素(见《中国散文诗研究》)。诗意是人类艺术审美高度的重大标识,没有了诗性,散文诗就不是散文诗了,只能称为散文了。因此,散文诗要有散文的舒放与质朴,诗韵的奔放与凝聚,散文诗就是要不懈地理解和创造诗意,坚持“诗意其质,散文其形”,这应是我们散文诗人所不懈坚守的,也是所要坚持不懈追求的。只有坚持诗性,把握诗之核,才是真正的散文诗。
二是充分体现音乐性。诗与歌同源,歌先于诗。诗之后便渐渐有了不谱曲、不依附于歌唱而书面流存的诗,但依然保持了便于吟唱的韵律,即便于吟咏的韵,形成了“无韵非诗”的传统观念,达到了诗以书面阅读和沉思品味为主了。耿林莽老师认为:散文诗的探索者与创造者便是这样的智者,为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复杂多变的现代生活,为使诗的语言节奏和现代人的生活语言包括新鲜口语顺利接轨,自由诗尤其是散文诗的形式,便成为诗歌智者的所选择和制作的“最合自己脚的鞋子”(戴望舒语)了。耿林莽先生又指出:散文诗语言“是兼具诗美与散文美之长的散文诗语言。”同时“还必须具备一种贯穿全篇的音乐性、旋律美。”(见《散文诗评品录》)诗人穆木天说,散文诗“不是用散文表诗的内容,是诗的内容得用那种旋律才能表的。”“散文诗是旋律形式之一种,是合乎一种内容的诗的表现形式。”(见《谈诗——寄沫若的一封信》)由此可见,音乐性是散文诗这一文体特征的重要标志。对于散文诗的音乐性,蒋登科教授认为,散文诗音乐性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主要表现为“复沓”、“散体对仗”、“排比”、“抒情诗体式特征的借用”等四种主要形式(见《散文诗音乐性的建构》),对散文诗创作很有教益和指导意义。音乐性(旋律)是散文诗的重要美学要素之一。散文诗的音乐性,是散文诗极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示散文诗内在美。在散文诗创作上,这种相对自由而舒放的文体,可以不必刻意讲求押韵,也可以不必追求整齐划一的规范,但要在语句上章节上表现出音乐的鲜明节奏和旋律。从《诗经》起,一直到如今,流传下来的都是富有音乐感的诗歌和文字。在当下,许多散文诗,包括我写散示诗,都忽略了音乐性,不重视音乐性,语言毫无旋律,毫无音乐感,无韵可寻,尤感枯燥与乏味,还比不上散文的语言,很难算是合格的散文诗,当然就导致散文诗缺少魅力和持久性。没有音乐性,散文诗与散文就失去了界线,其存在价值也就值得怀疑了。好的散文诗应能吟能歌,充分展现出音乐感,体现出音韵之美、节奏之感、顿挫起伏之态,这样的散文诗才易朗诵,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有所回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持久性,彰显生命力,继而为作品增色,体现出好作品更好。
三是切实增强关注性。这里所说的关注性,是指作为散文诗创作者要注重创作题材的时代选择。我认为,一百年前,散文诗应时代而生成,一百年来适时代而发展,散文诗始终与时代同脉搏,与时代相联结、相关切,时刻关注时代命运,而不是孤立,甚至游离于时代之外的。这个时代可以是前时代,就是已经过去的;可以是当今时代,现在正在进行着的;也可以是未来时代,将要进行和即将到来的时代。周庆荣老师对散文诗的功能与作用作出极为深刻阐述:“我坚持散文诗应该走出自我,借鉴新诗的元素,在交流和学习中,实现包容,达到‘大诗歌’的高度。而写作自身也应走出空幻的灵动与纯粹小情小我的咏叹,应主动地关注当下的生命体验,应在寻常的事物和生活场景中发现意义,连接历史与哲学上的厚重及高度。以这一文体在场叙述上的优势,选择朴素的语言,优先打破诗歌阅读时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诗歌力量的抵达。”(见《理想,其实并没有走远》)。写好做大散文诗,创作题材要广泛,要不断有所拓宽,不能只是吟花写草,无病呻吟,要关注厚浑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关注芸芸众生和纷繁的社会,关注大事件,体现大境界,弘扬时代性,重视创新,注重挖掘深层次的东西,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善于在大时代背景下发挥散文诗可诗可叙,诗与叙结合的特长,写出真实和真情,为时代吟与唱。对此,李松璋老师给予了形象描述:“散文诗无须假扮或叫卖,它不用“身体”写作,而是用心灵和思想写作,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细节和意象,都是留给这个世界的真实记录”(见《旁观者的真情独白》)。运用充分的写作手段和技巧,以散文诗呈现出厚重的时代关注感,体现散文诗时代审美感和美学价值,展现散文诗的历史责任和历史担当。
中国散文诗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历程,取得了硕硕成果和骄人的地位,相信,再经历一百年,散文诗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涌现出更多的散文诗大家!
以上发言,恳请各位方家、各位作家给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