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通过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可,凝聚起同心同德的人民力量,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新时代年轻干部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之下成长,更要逐步深入培育家国情怀,把家国情怀最终转化成为时代担当的践行。
在“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精神中涵养家国情怀。知晓来路,方知去路。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华民族不屈服、勇担当的精神代代传承,凝聚成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数圣贤先哲们将心忧天下的担当情怀融入到捍卫家国的英雄壮举中。责任和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和要义,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不管身处什么时代,年轻干部都要端正志向,在普通的岗位和平凡的工作中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常把“位卑未敢忘忧国”放在心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国家需要联系起来,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
在“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奉献精神中彰显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一直有着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更是一种力量,是永需传承的精神财富。无数革命先烈和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行动亲身践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黄文秀用生命谱写青春之歌,在脱贫攻坚战中,用自身奋斗诠释青年的责任和使命;老英雄张富清60载深藏功名,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造福,交出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答卷。正是有了无数优秀儿女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付出、拼搏,才有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才有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作为年轻干部要善于发出时代的声音、讲好家国故事,弘扬奉献精神,又要立时代之德,把爱国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家国情怀刻写在平凡的岗位,让默默奉献也有别样的意义。
在“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牺牲精神中传承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对家国最真挚的情感认同,是中华儿女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的赤胆忠诚,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在一次次危难中屹立不败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每一个存亡之秋、危难关头,都有精忠报国的人挺身而出,都有心系百姓的人奔走呼号,都有满腔热血的人英勇献身。夏明翰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后英勇就义;吉鸿昌高唱着“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走向刑场;董存瑞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壮烈牺牲……他们的事业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传承中,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更要多一些家国情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看到中国气象,用心灵感应时代脉搏,把个人追求和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才能扛起兴国之责、担起强国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