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遥远的绝响,舟曲口弦琴!

发布时间:2017-07-10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口弦琴,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民族乐器之一,它曾流传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流传于白龙江流域舟曲藏乡的口弦琴,却奇妙独特。从选材到做工都很讲究,首先是选上好有韧劲的竹子片,其次在长约6到7厘米,宽约2厘米的竹片上精雕细作成一个带弹性单舌簧的弦条。通过做工师傅多道工序,多次试音后,最后在琴身两头钻一个小孔,用五彩细绳穿起来。弹奏时,用两手分别拧紧两头线头,一头用于固定琴身,另一线头稍松,便于松弛拉弹。艺人弹完,将口弦琴收在一个与琴身等长的圆柱体竹桶里,琴桶上雕有龙凤图案或山川人物鸟虫鱼兽,其工艺精美绝伦,音质优美无与伦比。

    但流传于白龙江流域舟曲藏乡的口弦琴,却奇妙独特。藏语称“坚”,汉语方言叫“口口儿”是旧时,当地藏族男女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的一种乐器。在没电灯电器的时代,每当晚饭后,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家家户的妇女们有的纺线,有的便弹起了悠扬的口弦琴。那旋律,又时回旋婉转,有时柔情似水,有时哀怨凄凉。在这琴声里,人们一天的疲劳消除的一干二净。口弦琴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作用及现实意义,它是舟曲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集体智慧的创造,是舟曲藏族人民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特殊社会环境中,历史、文化、习俗和信仰的结晶。它承载着舟曲藏族人民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音乐创造力,真实的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民俗风情,是舟曲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及社会环境的变迁,口弦琴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弹奏者越来越少。  

    口弦琴承载着舟曲藏族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真实地再现了舟曲藏家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民俗风情,是藏族民间民俗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口弦古称“簧”,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也很流行,口弦琴在我国的流传约有2000多年历史了。回顾历史,安史之乱后,唐蕃之间烽火不断,土蕃趁唐内乱,挥师东征。烽火连年,硝烟弥漫,舟曲一带正处唐蕃的军事冲突范围。远离故土,连年战争,戌边将士不免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每当夜幕降临时,军营外响起来了悠扬凄凉的口弦琴,那琴声承载着多少戌边将士悲壮的血泪。作为农耕文化的产物,思土怀远的观念在人人心中根深蒂固,口弦琴和边塞地区荒凉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孤城荒漠、冷月寒霜的环境里,哀伤幽怨的曲调,引发人们的悲凉心绪的共鸣。再次,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地战争的残酷,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的艰苦战地生活,都会触发人们的孤独苍凉的心绪的共鸣。

    口弦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那幽怨凄凉的旋律,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改革开放前,它却成为了青年男女表达爱慕的信物,男送女精雕的口弦琴,女送男绣花或鸳鸯手帕,当时非常盛行,口弦琴成就了多少有情男女的美梦。时至今日,口弦琴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去,但它的艺术魅力依旧诱人!今天我们将它重新还原,再次聆听那远去的鼓角峥鸣,对那一曲遥远的绝响的怀念。

    口弦琴这一原本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瑰宝,甚至面临绝迹。很多藏学民俗研究者,为了口弦琴的传承也在做着不懈努力,但口弦的技艺在其自身传承过程中还是呈现出日渐衰落的趋势。 我对口弦琴这一古老乐器的音乐形态特征,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方法,并结合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音乐美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视角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将口弦琴融入舟曲当地这一文化背景中进行观察。当前,口弦琴,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境地。为了防止它的失传,使其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更好的传承下去,因此它的传承保护工作将十分迫切,提出一系列保护措施对舟曲藏族口弦琴的传承与发展极其重要,这也是本文的又一目的所在。 舟曲口弦琴,这个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是当地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的集中体现,是一千多年来,舟曲藏族历史发现的缩影,是历史的延续,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舟曲藏族历史文化更具魅力。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为今人守望着精神的家园。通过对舟曲口弦琴的研究,目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与关注口弦琴,进而为了解舟曲藏族历史及民间音乐文化,对其发掘和抢救保护不仅是对先祖的文化继承,也是民族精神的慰藉,同时将会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重新认识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无疑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对丰富和完善舟曲民间器乐的发展史,乃至中国民族音乐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孔文良


责编:孙振才    审批:李兵


上一条:传统文化||魅力甘南—弘扬国学文化,厚植人文底蕴

下一条:舟曲罐罐酒


米乐,M6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