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起欢快的锅庄,唱起吉祥的歌谣。坐落在“藏乡江南”,S313旁的藏寨村落—各皂坝,每当节庆或闲暇时间,人们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在崭新而宽阔的广场上翩翩起舞、欢歌笑语。近年来该村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改善了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大力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业,特别是深挖当地传统建筑文化,打造形态各异、风格多样的石头建筑,形成了集中白龙江上游藏羌民族建筑特征的“石头文化”。先后有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等各级领导,以及参加“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的80余名国内知名国学专家前来参观,部分地区组团前来考察学习,被中国西藏网、中国青年网、西部商报、每日甘肃等国内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形象地称为青藏高原上的“六尺巷”。
谋划高瞻远瞩,描绘美好蓝图
各皂坝村坚持“以长远的目光谋划长远、以长远的规划管理长远”的原则,从村情实际出发,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与地理位置、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紧密结合起来,邀请规划设计单位组织骨干,会同县乡村三级干部力量,对每一户人家、每一条巷道、每一条沟道、每一处空地等,都进行了实地详细勘察摸底,并召开乡镇、村组、农户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照“965356”建设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高质量编制了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在保持整村风貌不变、主导产业不变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农户的不同情况,因户施策,逐户制定住房改造方案、产业扶持计划等到户政策。组织县发改、住建10多个行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先后多次对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进行了集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既符合建设标准,又契合各皂坝村情实际,更体现群众意愿的规划和方案,合理确定了村庄的总体布局、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前瞻性。
尊重群众首创,凝聚建设合力
各皂坝村周边山体为自上而下阶梯式错落有致地形,石材丰富,取材方便,故而石头文化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各皂坝村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石头文化
优势,全力打造石头村寨。就近取经,吸取民间智慧。邀请本地“草根”专家,组织民间能工巧匠,传授石块的取材、打磨、镶砌、造型等技艺,为生态文明小康村打造了一支民间特色建筑队伍,充分发挥民间建筑专家作用,为各皂坝村注入了更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就地取材,节约建设成本。各皂坝村建设秉持生态环保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石材便利条件,对石块、瓦片等旧材料进行再设计、再加工、再利用,全部用作建设装饰材料,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增添了特色新韵,村寨改造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动员群众,发挥主力军作用。通过组织召开群众大会、逐户走访座谈等方式,加强宣传动员,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积极性,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共投入自筹1160余万元。安徽桐城六尺巷的邻里礼让典范在这里演绎出了新的故事,藏汉群众主动无偿将自家大门、围墙等建筑后撤,全面打通了村内道路,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来。
改善居住环境,增加幸福指数
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建立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对各级在各皂坝村投入的涉农项目资金,全部整合后再统筹集中安排,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大盘子中捆绑使用,先后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2049.85万元,实施了一批惠民生、增福祉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对76户农户住房进行了特色化改造,层层石块、片片红瓦,旧屋展出新颜。在曾经堆放垃圾和农家肥的犄角旮旯,修建凉亭3座、秋千1座、长廊1座共22米,种植花草266平方米、名贵树木200余株,形成了特色小景观。硬化村内道路3360平方米、停车场667平方米,硬化拓宽村内巷道6条,构成了“三纵三横”的主干道,实现了村内道路户户相连,家家基本可以通小车。修建村庄大门1座、消防水池2座,设立村庄标识牌1个,村庄整体面貌大幅改善。
突出文化内涵,打响地域品牌
各皂坝村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在保护村庄原生态风貌的基础上,对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宗教文化、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严格保护,围绕古建筑、古树木等打造景点,特别注重挖掘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注入了人文内涵。修建体育广场一座577平方米、休闲娱乐广场一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一个,为群众开展各类文化和民俗活动搭建了平台。新建白塔5座,满足了藏族群众宗教活动需求。修建文化墙558平方米,雕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描绘着献哈达、敬山神、朝水节、藏族吉祥八宝、传统服饰酿酒、敬酒及白孝经、弟子规、仁义礼智信、吉祥四瑞等图案和文字,藏汉文化在这里互促互融。沿着村庄大门入口,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藏汉双语楹联11副,
藏汉双语“各皂坝小赋”各一面,既具藏乡之神奇粗犷,又蕴江南之古朴清雅,向人们诠释着“藏乡小江南”的独特魅力和别样风情。
注重绿色生态,培育富民产业
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五大富民产业发展思路,立足村情实际,整合各方面产业项目资金,引导扶持群众发展以经济林果业、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和庭院经济为主的富民增收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引导群众种植优质改良品种核桃达8800余株200余亩,生长出的核桃作为舟曲核桃的代表,已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保护。充分利用气候优势,新建樱桃基地60亩,育苗500多亩。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等区域栽种苹果、梨、石榴、葡萄等林果树木,逐渐形成了特色的庭院经济。充分利用毗邻巴寨沟旅游景区的有利机遇,发展农(林)家乐10家,发展餐饮、休闲、娱乐和乡村旅游业,增加群众收入。组建农民合作社7个,注册总资金达620余万,引导发展经济林果等产业。扶持养殖大户1户,年均出栏从岭藏鸡土鸡1500只以上,生猪20头以上,肉羊40只以上。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80元,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095元。
推进环境革命,优化发展环境
按照甘南州“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总体要求,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卫生,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建设生态家园。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76户,积极倡导群众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大力整治生活环境。对全村76户农户的大门、厕所、厨房等全部进行了全面改造,对村内沟道、水渠、排水沟等进行综合治理,修建片石围墙2989立方米、毛石挡墙1200立方米、修建排水渠500米,实现了人畜分离、粪土柴草集中堆放、河道池塘无污染。扎实开展绿化美化。积极开展荒山荒坡造林、义务植树,结合庭院经济林果发展,对庭院、路旁、村边空闲区域等实施绿化,村庄内主干道、巷道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资金保障力度。购置垃圾转运车1辆、手推式保洁车2辆、垃圾箱8个、垃圾桶76个,新建环保公厕1座,并通过乡政府划拨和村级自筹等方式,每年落实垃圾清运费1万元、保洁员保洁费1.2万元,解决了垃圾收集、清扫、清运、处理等突出问题。建立长效管用机制。确定每周一、周五定为集中打扫日,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卫生大扫除,聘用2名保洁员定期清运垃圾,并聘用老党员、老村干为卫生监督员,监督全村环境卫生。树立乡村文明新风。设置宣传栏和公示栏各2个,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开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逐步形成了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看,一堵堵片石垒砌的石墙,展示和传承着这方人民的心灵手巧,一幅幅藏汉双语楹联,演绎和承载着这里各族群众的团结和谐;听,悠扬的口弦响起来了,那是藏汉儿女深情的吟诵赞美,诵经的呢喃传过来了,那是对国泰民安的祈祷祝福;瞅,煨桑的霭蔼烟雾在山顶飘起来了,那是在祈求神灵对众生赐福,优美的多地舞、佐瑞舞跳起来了,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欢快庆祝。各皂坝村,这座坐落在白龙江畔的石头村,犹如一颗镶嵌在高原藏乡的璀璨明珠,如今正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吸引着万千游客留足,也正迈开轻快的步伐昂首向前。
责编:孙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