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墨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舟曲 > 文化旅游 > 舟曲楹联 > 联墨作品 > 正文

两行联语立达人——阅楹联爱好者刘新朝作品随记

发布时间:2021-12-15 11:47:45 来源: 作者:张斌 点击:

两行联语立达人

——阅楹联爱好者刘新朝作品随记


知  否


楹联,从宋代以来成为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部分,近二十多年来,文学界以唐诗、宋词、元曲、清联并称,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事象与标记之一。舟曲民间自明代中期开始就有了爱好楹联文化的传统,元宵楹联灯会代代不息,2015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县”荣誉,被甘肃楹联学会称誉为“白龙江边树起了一面楹联文化的旗帜”。舟曲楹联文化的大军中,现今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从小因病腿脚不放便,一生在一所乡下小学教书,从民办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一直爱好书法、绘画、写作,近年来尤其在楹联诗词上十分用功,曾经在甘肃省残联、文联等单位举办的首届书画竞赛上获得过书法、绘画、写作三个三等奖,在联都网站、白银平川“一日一联”活动中多次获得优秀奖。从2020年1月开始,他每天都要蹒跚而行、踽踽而至舟曲城关统办大楼的“舟曲楹联诗词学会”办公室里,打开电脑,收发大家的稿件,给舟曲众多的楹联爱好者默默无闻地在做后台服务工作。他,就是刘新朝老师。

几年来的努力,刘新朝老师已经通晓联律,经常参加外界的征联活动,创作颇丰,成为舟曲县域内的骨干联家,其楹联作品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

一、书写民俗事象联作,以“清新”为其主流风格。如题写家乡舟曲春节的联:“春回舟曲,九寨八乡歌舞起;节过新年,千门万户对联红。”其特点是,用丹顶鹤格式,将“春节”二字嵌于两句之首,后半句则用大写意、大叙述手法表现新时代山乡的风貌,上句说动静,下句说景色,一动一静,虽用语朴素,但也有意境。写给舟曲东山镇的联:“走北闯南,东山尽有英雄汉;转灯踩字,古寨常存文化人。”上句说苦甲舟曲的东山人有闯四方的好汉传统;下句转灯,是东山镇在白龙江流域最有特色、最富自豪的人文标志,“古寨”二字用得有味道,兼具豪迈与朴实风格。题舟曲县城山川形胜的:“白水无形,弹就悦音歌盛世;南山有象,巧成笔架启文星。” 上联以涛声拟音,有声,下联以笔架幻丹青文墨,以星光幻山乡学子,有形,也有意象。题舟曲古老的十九迎灯:“圣母有德,华灯亮处,且看喜地欢天迎圣母;元宵无夜,墨客聚时,再听吟诗作赋闹元宵。”上下联也是大写意手法、叙述笔法,“看喜地欢天”对“听吟诗作赋”,画中有动是动画,听中有画有形象,意境较为开阔,乡土味道和年俗景象浓郁,也很有意境。

二、挥笔命题应景之作,以“勾魂”显示出观察与表达事物之文化特质的能力。如在某征联大赛活动中题春天一联:“梅花红后,雪化冰开莺舞柳;河水绿时,风和雨润燕啄泥。”曾被评为优秀作品,整联写出了一副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表现了阳光明媚的自然景象,色彩感觉强烈,有春风和熙的动感,场面很好。两联之前半段极静,后半段微动,是一副很好的欣喜春天到了、万物醒了的画面。他往《中国楹联报》的题春运之作:“站口码头,人山人海,风尘不改回家梦;民航高速,车往车来,儿女同怀孝子心。 ”此联,“回家”与“孝子”可谓是联眼,让人回味悠长、涵义隽永。联语以思想和情怀见长,以让人心有所动为矢,前半句以景铺垫、蓄势,后半段因景生情,富有艺术张力。祝贺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成立20周年之应题联作:“二十年,宋雨唐风滋鲁地;千万里,放歌追梦颂国学。”上联纵观沧桑历史风云,下联俯察奔腾山河气象,“宋雨唐风”与“放歌追梦”各以句内自对而成上下对仗,对偶活而有序,整联洋溢着浪漫主义气质。

三,作品多有历史情怀,不乏浓郁的“书生”气息。在纪念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一次征联中,他写了:“文界失旗,曾经剑影刀光,多少武侠流碧血;寿星落地,何日神雕侠侣,还能白马啸西风。” 联作剑气回肠、苍凉悲壮。开篇“旗”、“星”两字高标金庸大师在中国文坛的形象和地位,“剑影刀光”与“神雕侠侣”,“流碧血”与“啸西风”,都是大师笔下的最常见意象,串对自然流畅,用词极为彰显大师艺术的特征,这里的“神雕侠侣”既是金庸的众多艺术作品,也是金庸个人的艺术形象,“西风”是武侠艺术的世界,也是当代文学之疆场。两联中间的“曾经”与“何日”两词用得极为生动,使单联陡然生动了起来,起伏有致。这一联中,“流”字和“啸”字是上下联的联“眼”之动词,是金庸流出的心血和留下的作品,是大师孤独的耕耘,也是在文学之域笑傲江湖。其悼念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联作:“高雄失笔,哪位挥毫书大爱;两岸哭亲,何人种树著芳心。”“大爱和“芳心”是作者起笔的原由和落笔的所指,是整联的文眼之在。“哪位”与“何人”的疑问之句,使联语跌宕起伏,将悲痛之感推向了高潮,有很好的语势效果。其写的历史题材联作《秦赵会盟》:“三寸巧舌,胜似长刀利剑;一身胆气,犹如万马千军。”此联风格恢弘壮阔,修辞上以运用数字见长,三寸对长刀、一身对万马,兴感用比喻,长刀利剑、万马千军让人心生画面,景中生情,无限感慨。他题写中医之联:“瞧疾讲五行生克,虚实表里,扶正祛邪,杏林园内无顽疠;用药言节气替更,男女阴阳,除寒降火,橘井泉中有妙方。”此联每单肢的前面大部分尽述中医的关键要领与核心理念,是为述,后一落脚之句“杏林园内无顽疠”与“橘井泉中有妙方”表达对中医的感叹,杏林与橘井有典故,整个联对仗工稳精致,活色生香,典雅隽永。

刘新朝老师以一个中学学历为起点,在探索楹联写作之路上的奋斗精神实是可嘉,写出的一些好的楹联有一定的艺术含量,有不少让人称道的地方。但是,与一些历史与当代出现的较优秀的楹联作品体现出的文学品质来对照,他还有一些需要更新和进步的地方,有一些误区需要澄清和进化。将话说开,他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许多楹联爱好者都与他存在或多或少相似的问题,这与不少人的文学观念、语言认识的差异有关。借刘新朝的楹联,笔者一并分析和阐发对楹联创作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和意见。一是,有的楹联大多用叙述的语言较多,这种语言有场景开阔、气势恢宏、豪迈奔放的特色,但也有缺少细节、意象稀薄的弊端。文学本身是形象的艺术,应该主要靠形象在传情达意,形象饱满是诗词散文所应该追求的。尽量多一些描写性语言而产生形象,从而更多一些意境,应该是在造语达意中予以充分重视的方面。许多出彩的楹联让人感到典雅隽永、联想丰富、回味悠长,重要原因之一是胜出在这些方面。二是,语言平实朴素,相对来说也是个弱点。语言较为新颖,是对人产生新鲜的视觉和联想的一个前提,是美感的来源之一,即使优美的语言也能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平实的语言则更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何况还有容易步入“老干体”直白语言之极大的可能。有联家称用语应该半生半熟为宜,熟语是为了方便人们能理解,生语则是让人有新鲜的刺激。诗家所谓语不惊人词不休就是为了找到平时不用的新语,表达尽量要新奇,可见新语之重要。三是,“本源”不够问题。其实可以将楹联看作是最短的诗,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各有诗风,李清照、苏轼、辛弃疾各有词风,他们在用词造句上形成了世人能够共同感受的诗词语言形式美的典范,楹联界应该像书法界学习颜、柳、欧、赵的唐楷来源一样予以细心琢磨,学习之、借鉴之、融化之,使作联人自己的语言有这些作积淀、作继承,如此联作才可能在语言共性美、形式美的基础上产生个性美、性灵美。四是,楹联语言也应要注意含蓄美的问题。当然诗歌一方面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应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能表达情感是一种境界,能让读者感同身受,能够体验到作者的感受,能够怀想和畅思,应该是更好的效果。这里举两个诗界名诗予以分析作例。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后两句直抒胸意,一吐为快。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用轻舟表示作者愉快的心情,就含蓄多了。两者相比,直接抒发感情容易流于抽象和议论,流于直白,把话说尽,意境就化解淡化了。还有很著名的两首宋诗,一首是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另一首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首是宋诗中最有名的诗了,虽然是以说理见长,直抒感受,但有发议论之嫌,含蓄性感受性就打了折扣,从艺术性上,比李白的那首《全唐诗》的压卷之作就差了一些。这也是唐诗普遍较宋诗艺术水准较高的原因之一。当然唐诗重情,更接近我们东方人的审美习惯,讲究含蓄隽永;而宋诗重理,更接近西方人的诗歌,多趋于说理抒情。

话说回来,本文从称赞刘新朝的热爱诗联和奋斗精神出发,点赞了刘老师楹联中可贵的一些文学品质,也以他的楹联为例子分析了一些楹联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该注意的方面,也就是即使唐宋诗歌大家,也存在一些由于时代和认识造成的一些遗憾;只要创作,问题是肯定存在的,不足为奇。鉴此,刘老师应该有所释怀。在此,笔者期望刘老师们从提高对诗歌本质认识上不断思考、不断更新对楹联艺术性的认识和感觉,日日觉,年年新,步步高,不断开辟自己的楹联创作新境界、新高度。


作者简介:知  否:本名张斌,甘肃舟曲人。曾任舟曲县文联主席。甘肃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楹联学会理事。现在甘南州政协理论研究室工作。出版《城里乡间》《戏剧人生》等散文、戏剧多部文学作品。



上一条:【联语舟曲】古沓中拾遗 ——舟曲联家题大峪镇得力村

下一条:“楹联联结华夏·翰墨飘香舟曲”全国楹联大赛获奖作品公示


米乐,M6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