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律通则》(修订稿)由引言、基本规则、传统对格、词性对从宽范围、附则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基本规则”部分阐述了联律构成的基本要素。作为对立统一的、和谐完美的、构成特定而完整意义的一个有机整体,对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以上六项基本要素的,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对联。《联律通则》归纳概括为楹联格律的六项“基本规则”,也俗称“六耍素”。
(一)字句对等
字句对等,是指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要相等。这是对联的第一个要素。为什么这样?I闻为对联不仅是视觉文学,而且是声韵文学;不仅讲究文字对称,也讲究声韵和谐。上下联字数或句数不对称时,体现在声韵上也不会和谐。
有些书本上讲,对联的第一个要素是“字数相等”,这不全面。“字数相等”只意味着上下联字数总和相等,从理论上讲,就可能出现“句数可以不等、对应语的字数也可以不等”的漏洞。而事实上,对联有单句联、双句联、多句联的不同,因此,上下联句子多少要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要相等,这样上下联字数总和就不言而喻地相等。惟有句相对,字也相对,方称其为对联。这里有下述两种情况。
一是单句联。单句联一般有三言联、五言联、七言联等。上下两句组合一对,可以说“字句相等”,也可以说“字数相等”。例如,1987年我国大学招生考,所出的一个对联应对题:“梨花院落融融月”,有四个公开对句的答案可任选一个:柳絮池塘淡淡风、榆荚临窗片片雪、带水芙蓉点点雨、丁香初绽悠悠。标准答案是:“柳絮池塘淡淡风”。上下两联正是门当户对。所以,在上述这些单句联盼情况下,说字数楣等或字句相等都是可以的。
二是双句联或多句联。情况就不一样。例如,清代吴
锡麒的自题联:
有山有水有亭林,映带左右;
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
这是一副双句联。上下联各十一个字,分别由七言、
四言两句构成,总字数亦相等。
又如,清代钟云舫题四川新都宝光寺弥勒佛联:
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
我肚皮有这般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个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作者准确地捕捉了弥勒佛像的造型特点,由表及里,将笔触深入内心世界,从而取得了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效果。联借弥勒佛之口劝减世人应笑口常开,乐观韶达。此联语言幽默,浅易感人。这是一幅四句联,上下联各二十七个字,分别由七言、六言、七言、七言四句对应构成。
从上述单句联、双句联和多句联的例子可以看到,对联必须要字句对等。有的对联长达数十、数百字,如云南昆明大观园有清代孙髯翁撰写的一百八十字长联,重庆江津临江城楼有清代钟云舫撰写的一千六百一十二字联。但对联不管长短,都具备上下联字句相等这一要素。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对仗的“仗”是取仪仗的意思,仪仗队总是两两相对,排列得十分整齐。对联也讲对仗,字相对,句也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