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问题与反思
潘玉渠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一种困惑——
当通读自己的作品时,那种甲乙丙丁相似的单调感,深深地刺痛着自己。
我们知道,一个散文诗写作者能够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文本特色是非常重要的。那是属于自己的文字标记。但是我们也要反思,这样会不会坠入自我重复,乃至自我剽窃的泥淖;让我们的散文诗写作因此而削弱它的意义。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如果不在技巧和辞藻上故弄玄虚一下,似乎就对自己的诗歌文本不太自信。
我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简直病入膏肓了。有时候自己也觉得可笑,不禁自问:为什么不能让文字轻装上阵,为什么要给它们附加这么多华而不实的饰品?
在平时的阅读中,这种感觉也很强烈,很多朋友的散文诗也存在这个问题;也存在探索性不够,思想性不够,形式上创新不够等痼疾。
好像唯一支撑起一首诗歌的就是精装修的文字,就是堆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修饰词。翻开一本诗集,简直是繁花似锦,可是读不了几页便不想读了,因为后面的N页,面目相似,无须多读。
这几年,我有幸聆听到几位前辈、师友的经验之谈,也得到过他们善意的提醒和指导。去年在昆山,周庆荣老师曾对我说,男人就要写得直接一些,简明一些,要勇于去除过分修饰性的东西。胡弦老师也指出,我的散文诗浮于堆砌,不及物,没有真正深入下去等问题。
老师们都点到了要害。我自己也深知这些毛病。不知是因为写作惯性,还是思维定势,纠错过程异常艰难,老是写着写着又成那样了。
虽然这让我很是苦恼。但我也会努力改正。
还有一个概念很多老师都提到过,那就是“陌生化写作”。
陌生化,会造就不一样的自己,造就新鲜的自己。
我的理解就是要不断追求语言、形式、尤其是思想上的创新。我们的写作,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对诗意的理解,都会在这种陌生力量的驱使下,更加立体和深刻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散文诗写作才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似有若无的蠕动;而是会像爬山虎一样,具有向上攀援的力量。
我深知,著作等身的“等身”,不应单纯指数量,更要追求质量,追求在有限的篇幅里植入更丰富、更深刻的思想。不做文字的搬运工,不做散文诗的泥瓦匠;而是做一个灵魂的塑造者,既塑造自己,也助益于别人。
这才是我们散文诗写作者的使命。
在散文诗写作上,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努力纠正自身的不足,多学习,多反思,努力探索,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