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散文诗的特质与当代特征
郑立
一、散文诗的特质
1915年7月,刘半农译介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随后叶芝、泰戈尔、王尔德、波德莱尔、纪伯伦等作品译介到了我国。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发表沈尹默《鸽子》等散文诗,鲁迅《野草》以中国散文诗开山代表作之势,确立了我国散文诗的文体地位。上世纪90年代,广东诗人陈绍伟在《诗歌辞典》对散文诗定义:“诗体的一种。以散文的形式写成的一种诗歌。一般不分行,不押韵,但要有诗的激情、意境和韵味,语言要求凝练,有节奏感,篇幅短小。这一定义似乎成上世纪对散文诗的主流看法。
本世纪以来,散文诗异军突起,不少散文诗作家在探索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散文诗作为文学文体独立存在的现实性和紧迫性。但是,不少散文诗作家坚持和固化“散文诗是散文形式的诗”或“散文诗是诗化的散文”这一或依附于诗歌、或依附于散文的文体观念,强调其现代诗之筋骨、散文之血肉(现代诗为内核,散文为外在)的特质表现,以致于不少阅读者把散文诗当作非驴非马的骡子文本。金铃子不把散文诗纳入重庆作协2017年诗歌选本,吴佳俊也不把散文诗纳入重庆作协2017年散文选本,或许就是基于散文诗这一现实的尴尬。
近些年来,渐渐浮出散文诗是“现代诗与散文的混血儿”之说。蔡旭认为:散文诗应具备散文美与诗美,二者不能偏废,散文化则凝滞,诗化则空泛。鲁绪刚认为:散文诗这种与诗比,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也没有诗歌外在形式羁绊的轻灵的文学形式,以其“动荡、波动、惊跳”独特的艺术特征,自由自在地潇洒人生、幽默人生、审美人生、雅致人生……许多富有诱惑的字眼,在展示着一种梦幻的同时,让人们对散文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散文诗使我们的生命有了更高的飞翔。郝子奇认为:散文诗应该是独立的风景,在文学的世界灿烂着自己的美丽,应该是独特的旋律,在文学的交响中演奏着自己的音色。应该是水的态势,行走着洒脱;应该是星的高远,闪烁着担当。它抵达的疼痛是世界感知的疼痛;它打牢的幸福是人类共享的幸福。
在中国的传统文类里面,没有散文诗的概念,但是楚辞、汉赋、骈文、元曲等都是与散文诗有共感的文体,特别一些佛经及段落,如《心经》当是一篇散文诗的经典。我认为,当代散文诗要突破性发展,必须走出现代诗和现代散文的园囿,必须追求散文诗文体的自我解放。也就是说,散文诗应当自立门户,应当凸显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质,应当是独立于现代诗与散文之外的当代文学文体的一个新生儿,应当彰显别具一格的当代特征。虽然这尚需时日,需要当代散文诗作家不懈的探索和实质性的贡献。
散文诗不是诗,也不是散文,散文诗就是散文诗,是文学文体发生于现代脱胎于当代的一种新文体。其根本特质是融聚人类灵魂的声音,闪烁普世的神性,聚集散文的自由性、现代诗的诗性、小说的形象性、戏剧的情节性为一身,以宽阔的视野,独立的视角,敏锐的触角,透视当代的人文秉性和时代的精神。散文诗具有开放性的文体特质,诗性是散文诗的精神之核,散文性是散文诗的血肉之形,小说性、戏剧性也是散文诗的延展和外化。
二、散文诗的当代特征
(一)与众不同的文体个性。散文诗的与众不同,在于文本的个性视角和个性抒写。郝子奇说:“而自我,是表达中的一个视角。”莫独说得更明白:“从脚下出发,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出发、坚守民族性、地域性,尽可能地,力求作品保证自己独特的特征。”纵观百年来的散文诗旅迹,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的散文诗探索,都是散文诗个性文本的呈现。不管是《散文诗》《星星诗刊·散文诗》《散文诗世界》,还是文学报刊中散文诗栏目都特别注重散文诗的文体个性,常以重磅、文本、新实验等形式张扬散文诗的个性特征。《中国魂·散文诗》和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散文诗选粹等民刊微刊都不竭余力地推动散文诗写作的个性化发展。可以说,没有文体个性,不可能有散文诗的繁荣。耿祥近作《大地神灯》较好地展示了这一文体个性。
(二)诗意、哲意、抒情、内在音乐性相融合的深度写作。深度写作,是当代散文诗的英雄梦想,是诗意、哲意、抒情和内在音乐性的浑然融合。诗意若水,哲意是水中之盐。诗意如火,哲意是火中之光。诗意是一棵玲珑剔透的钻石,哲意是蕴涵其里的神秘色谱。蔡旭认为:哲理是散文诗的灵魂,这决定了它的思想和分量;内在的音乐性是散文诗在语言上的鲜明特点,这是它区别于散文的一个标签,“一读就懂,越想越深”。我认为,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不管是热抒情还是冷抒情,都是当代散文诗奔涌的血液。没有抒情,诗意就会贫血;没有抒情,哲思就会凋零;没有抒情,内在的音乐性就失去了皈依。一句话,当代散文诗必须有思想者的背景和底色,没有这样的背景和底色散文诗就失去了高度;必须有歌者的真切感悟和深情倾唱,没有这样的感悟和倾唱散文诗不会有光亮。耿林莽、李耕、陈志泽、王泽群、周庆荣、冯明德等一批建树卓越的散文诗作家,已为当代散文诗发展提供了范例。
(三)思想性、现实性、创新性、探索性的有机统一。散文诗的思想性是散文诗的传统也是当代散文诗的立身之基。可以以睿智的思想、深切的感悟、萦魄的思绪,温婉可人;可以以篇幅的短小、笔法的自由、语言的灵动、诗性的张扬,先声夺人。蔡旭、周庆荣、龚学敏、亚楠、方文竹、夏寒、封期任等一批散文诗作家近年来的力作鲜明彰显了这一特征。更可贵是当代散文诗以黄钟大吕、长篇宏制、长风漫卷,横空袭人,皇泯《七只笛孔洞穿的一支歌》、熊亮《梅》等长篇散文诗的开拓性尝试,开启了当代散文诗独立文本的新探索。不回避现实的矛盾,勇于担当;不回避主流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敢于突破;不回避文体叠加和认知迷途的痛楚,积极探索。积极追求思想性、现实性、创新性、探索性的有机统一,当代散文诗必能走出非驴非马的困境。
作者简介:郑立,男,重庆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星星诗刊》《散文诗》《诗歌月刊》《关雎爱情诗刊》《四川文学》《重庆文学》《山东文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