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舟曲县位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淮河——秦岭——白龙江”这条线西端。在她近300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间日夜不息地流淌着“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这奔腾东去的江河以博大无私的胸襟养育着生生不息的13万各族儿女。从春秋战国时代居住在这里的羌族,到中唐后生活在这里并一直延续至今的藏汉民族。他们在贫瘠苦难的苍茫大地上一同经历旱、涝、雹、震等自然灾害,也一同经历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动荡岁月,更少不了一同携手开辟山野共建家园。在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怀着美好的愿望,努力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虽历经艰难坎坷却也百折不挠,把不停抗争的拳头高举过头。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奔腾汹涌的大河,那么,历史长河中那些不断激荡澎湃的浪花便是那历史进程中最激动人心,也扣人心弦的大事件。这些大事件又像一颗颗灿烂华丽的珍珠串连起历史的壮丽和宏伟,时间虽然无情但丝毫掩盖不了舟曲人民从来不屈从于严酷的生活环境的豪迈壮志。舟曲人民创造了舟曲的历史,舟曲的历史也铭记住了舟曲人民。发生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的“8·8”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自然灾害,对舟曲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灾害无情,但人间有爱。灾难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倾尽全力支援舟曲人民;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指示并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对抢险救灾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温家宝总理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人民军队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不辞艰辛,星夜驰援,在舟曲灾区搜救人员,清除淤泥,处置堰塞湖等各项急难险重任务;舟曲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带领下,发扬“大灾不屈、抢险不惧,共克艰难、矢志不渝”的舟曲抢险救灾精神,强忍悲痛,奋起自救,用坚强不屈的意志,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基本完成了舟曲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夺取了重建工作的决定性胜利,如期实现了《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居住安全、设施完善、生活提高、生态改善、生态改善”的重建目标,一个崭新的新舟曲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人民战胜自然灾难的伟大壮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鉴,可以资政治世;以史为鉴,可以教化育人。
对于史志工作者来说,这些大事件总会触动自己的心弦,引发自己的感触。所以,舟曲县史志办公室全体干部千方百计收集资料,编辑出版了《舟曲县大事记》。
《舟曲县大事记》编辑出版的意义在于:不仅对于《舟曲县志》和《舟曲县志(1991——2006)》大事记部分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和补充,还对2007年以后的大事、要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搜集和梳理,这对于第三轮县志的资料搜集和出版发行具有积极的作用。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做好新时期的地方志工作,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县情教育都有着其他文化载体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对于发展生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推进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和文化大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广大县内外朋友了解舟曲、认识舟曲、考察舟曲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今天,展望未来。
《舟曲县大事记》客观反映了生活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们顽强生存、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它的问世,必将发挥以史为鉴、资政育人、服务现实的作用。
高次让
201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