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秀水,孕育盎然生机;藏乡福地,涌动发展热潮。6月18日,值此全国人民欢度端午佳节之际,第五届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艺术节暨第六届巴寨朝水节在巴藏乡后背山村尕布广场盛大开幕。
国家法官学院、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有关领导,在中国-中亚西亚国家法官交流培训基地参加2018中亚国家法官研修班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29名法官,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新疆、内蒙古等24个省市自治区参加第二届“吉祥甘南·花开舟曲”散文诗大赛颁奖典礼暨第十八届散文诗笔会开幕式的60余名文艺界的知名作家、诗人及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欣赏了极具民俗特色的文艺演出。
开幕式上,县委书记石华雄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县委、县政府和14万各族干部群众向各位领导和远道而来赴舟曲中国-中亚西亚国家法官交流培训基地参加2018中亚国家法官研修班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的法官、全国各地的诗人作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他说,遇见舟曲,就能感受久违的乡愁。巍峨挺拔的高山峡谷、奔流不息的“一江两河”、孕育生命的森林溪流、涵养生态的湖泊湿地、深沉厚重的羌道古城,源远流长中承载着波澜壮阔的舟曲故事,浑然天成中焕发着历久弥新的舟曲精神,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游览秀美山川,饱览自然风光,博采人文精华,感受难忘旅途,提供了放飞心情的归属地和体验乡愁的栖息地;触摸舟曲,就能体会历史的厚重。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见证着岁月对舟曲的恩赐,源远流长的秦陇文化述说着生命对自然万物的赞歌,独一无二的非遗财富、光辉灿烂的茶马古道、色彩缤纷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的寺院庙宇、博大精深的楹联文化、世代守望的国学传承,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鲜明的文化气质和深厚无穷的文化底蕴,生态之美、文化之美、民俗之美、和谐之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生动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人间仙境的美丽画卷;体会舟曲,就能领悟奋斗的真谛。生活在藏乡江南的龙江儿女自古就明白,世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新时代,始终自强不息、辛勤劳作的舟曲人民正以“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的精神,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大决战;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情怀,纵深推进环境革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打造生态家园、促进绿色崛起;一个个感人肺腑的舟曲故事,一曲曲响彻云霄的奋斗之歌,为我们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撑和智力源泉。
县委副书记、县长郭子文在主持开幕仪式时指出,值此全国人民欢度端午佳节之际,我们相约在美丽的“山水新舟曲·藏乡小江南”,隆重举办第五届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暨第六届巴寨朝水节,这是舟曲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盛事,也是呈献给全县各族人民的一台文化盛宴,更是热情好客的龙江儿女,同远道而来的八方宾朋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缔结美好友谊的重要平台。
极具民俗特色的文艺演出在《摆阵、左瑞舞》中拉开帷幕,摆阵舞,模拟古代战场的情形,主要表现藏羌先民战前动员,祭祀摆阵,斗争比武的情形。表达了藏民族勇敢无畏的精神特质及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男子四重唱《放歌白龙江》表达了藏乡江南别样的精彩,在江畔放歌,在森林抒怀,是舟曲儿女永远的眷恋。
博峪群众带来的原生态歌舞《多地舞》,“多地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人们崇尚自然和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男声独唱《花开舟曲春满园》表达了近年来,舟曲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以大无畏的精神倾力打造“花开舟曲”的美丽画卷。
拱坝乡带来的原生态歌舞《突古舞》像彩虹一样多彩、花朵一样摇曳、绿水一样的欢唱,她们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服饰、音乐和舞蹈讲述着古老而又传奇的拱坝故事,祈福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神山脚下的歌手道吉扎西带来的藏族原生态弹唱《肖央》,深得观众阵阵掌声。
南峪乡“波斯舞”也是多地舞的一个类型,是舟曲藏乡独有的民间歌舞形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艺术,它集歌、舞于一体,堪称舟曲藏族歌舞的艺术瑰宝。
城关镇群众带来的民间社火《打花鞭》,更是体现舟曲的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社火表演别具特色。
女生独唱《欢腾的潮水节》,唱出了舟曲人民的盛情,曲纱的期盼,以及巴卡的守望化作今天相逢的喜悦。
群舞《冈拉梅朵》表达着巍峨的雪山与山崖流水动情的相望,静谧的森林与神秘村庄真情的共诉,古老的藏寨在冈拉梅朵的舞步中欢腾了起来。
男生独唱《欢歌中华》体现了在党中央、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各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携手努力,承载着14万龙江儿女伟大梦想的巨轮将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锅庄舞》通过唱和舞的形式,反应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理念,祝愿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已连续举办至第五届,被评为“最美中国·首批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活动”,成为舟曲集民俗文化展示、旅游宣传推介等为一体的重大文化交流平台。(全当周 汪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