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十四”乘组过去半年创造了多个“首次”,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诸多历史时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栉风沐雨、接续奋斗,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搭载一人到多人升空,从舱内作业到太空行走,从短期遨游到中、长期驻留的历史性跨越,凝结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身负时代重任、人民重托,要赓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从中汲取奋进伟力,在基层浩瀚星辰中砥砺前行。
赓续“特别能吃苦”的坚强意志,做基层浩瀚星辰里的“苦行僧”。“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航天事业起步初期,面对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技术限制,中国航天人发扬不怕吃苦、甘于吃苦的精神,砥砺奋进、迎难而上。航天员们在封闭狭小的空间经受极端环境考验,承受自身体重多倍的重量,挑战生理极限;千锤百炼心理素质,接受枯燥漫长的抗寂寞训练,挑战心理极限。他们咬紧牙关攻克“生命禁区”,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最终实现了技术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少不了苦涩,少不了辛酸。新时代基层干部要练好“吃苦耐劳”基本功,赓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自找“苦”吃、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在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善于发现问题,精准剖析脉络,提炼可行建议,做“心中有数、心中有方、心中有底”的基层“苦行僧”。
赓续“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做基层浩瀚星辰里的“真勇士”。“胜非其难,持之者难也”。神州十四号乘组在6个月的时间里,与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完成首次在轨交接,开启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模式。“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是航天人完成航天任务的无穷力量,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十五号”,一代代航天人的星夜兼程、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时代基层干部要传承好航天人“能征敢战”的作风,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工作决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练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全力以赴、聚力以对,用担当实干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基层星辰里做尖兵,当勇士。
赓续“特别能攻关”的钻研精神,做基层浩瀚星辰里的“开拓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此次“神十四”在轨期间,先后迎来问天、梦天实验舱,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从单舱组合体飞行逐步建成三舱组合体飞行状态;完成了3次出舱活动,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神十四”“神十五”两个乘组首次“太空会师”。凡此“首次”的背后都离不开航天人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和精耕细作。基层工作线多面广、纷繁复杂,“疑难杂症”层出不穷,有些难题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一切都要在实践中摸索,基层干部要永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意识,破除惯性思维,勤于思索、勇于革新、拓宽眼界、学践结合,保持“特别能攻关”的闯劲在基层浩瀚大海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做新时代基层发展锐意进取的“开拓人”。
赓续“特别能奉献”的无私品格,做基层浩瀚星辰里的“耕耘者”。“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航天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肩负航天使命,不计个人得失,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把生死置之身外,以大无畏的冒险精神挑战极限,探索人类未知的天空。扎根大凉山腹地十数载的“数据女王”何京江;被称为“航天员女教头”的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等一代代“知名的”“不知名的”航天人,把“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基层干部要赓续航天人不慕荣华、不追名利、不计得失的精神血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主动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以“有我”的担当追求“无我”的境界,做人民的坚实靠山,人民群众遇事“点单”,基层干部赓即“上菜”,以“小我”的热血书写“大我”的华章,在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平凡业绩,做新时代基层发展默默奉献的“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