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有效推进全域脱贫工作。
强“造血”、巧“滴灌”,扶贫开发,重在精准。近年来,我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认真落实“1+17+X”精准扶贫方案,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落地上下功夫,农牧村贫困人口由28.39万减少到6.58万,贫困发生率由51.3%下降到11.6%,城镇和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327元、6414元。
强化脱贫进出管理
“号准脉,开好方”,因地制宜绘蓝图。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机遇、新任务,我州各级扶贫部门坚持把扶贫对象“精准”作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紧扣底数、问题、对策、责任、任务“五清”要求,严格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告)”程序,全面建立实名制贫困人口管理档案;全面复核,深入开展大走访和回头看,对全州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拉网式复核排查,确保扶贫对象不漏一人、不错一户;准确退出,严格遵循“4342”责任体系,确保脱贫真实可靠;依托“互联网+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贫困识别与帮扶措施精准对接、部门信息与数据平台互通共享、扶贫措施与脱贫成效相互印证,做到了扶贫对象有进有出、适时调整、动态管理。
突出专项扶贫支撑
开拓思路,探索新路。与到户产业发展结合,专项扶贫资金覆盖了年度预脱贫的所有贫困户,户均扶持资金普遍达到1万元以上,避免了没有产业项目扶持就让贫困户“脱贫”的现象;与特殊片区攻坚结合,紧盯车巴河流域、阿木去乎、九甸峡库区三大特殊片区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全州既有专项扶贫资金计划外,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8000万元,加快了特困片区脱贫步伐;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结合,投入扶贫资金2.1亿元,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旅游专业村、脱贫致富村的目标要求,在全州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703个,走出了面向全国、示范藏区的统筹扶贫新路子;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聚焦贫困乡村、公路沿线、村组周边等重点部位,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100万元,将贫困村户环境卫生整治设施设备购置、村级卫生员劳动报酬补助等纳入扶持范围,注重在精细管理、延伸触角、美化优化、全时保洁、恢复治理上下功夫,促进了脱贫攻坚由单纯的物质扶贫向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并重转变。
注重行业扶贫效果
扶贫,不再停留在给扶贫点修路、拉水、救助钱物的方式上,而是以点带面,坚持增收项目、扶贫资金、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我州聚焦18个特困片带和284个贫困村,以“清单化”“台账式”管理为抓手,明确细化行业扶贫任务和责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实现全覆盖,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累计改造贫困户危房90228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220户47333人,动力电实现全覆盖;富民产业培育方面,打造国家级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壮大提升牦牛繁育、高原特色种养业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带,重点抓好草业饲料基地、农畜产品加工等八项重点配套项目和体系建设工作;电商扶贫方面,新建县级电商服务中心8个,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152个,实现电商平台销售收入7500万元;公共服务保障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8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1.09%,贫困户家庭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现全覆盖;金融资金支撑方面,在全省率先建设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实现12.1万农牧户信息采集入库全覆盖,金融便民点达到844个,为2.51万户贫困户发放免抵押担保、3年期限、户均5万元的财政全额贴息扶贫贷款12.45亿元;能力素质提升方面,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实现全覆盖,年均完成劳务输转13万人次,劳务收入18亿元;社会救助和生态扶持方面,16.79万农牧民纳入低保范围,32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林业生态管护员,年工资补助达到8000元/人。
拓展社会帮扶范围
深化天津对口支援,争取天津援藏资金1.95亿元,实施了灾后重建、示范村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8大类28个大项58个子项目。八县市与天津市八区县全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拓展中央和省级定点扶贫,中组部等4家中央单位累计落实帮扶项目资金3.54亿元,省人大、省委组织部等69个省直单位落实各类帮扶项目资金13.19亿元,省内“七市九企”对口援助5.1亿元。特别是中组部连续七年派驻干部定点帮扶舟曲县,协调争取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等项目和资金,树立了全国定点扶贫的典范;发挥干部驻村帮扶作用,省、州、县三级963个单位和23681名干部联系668个行政村(场)、23381户贫困户,开展致富技能培训9448人次,协调落实各类扶贫项目1008个,累计帮扶项目、帮办实事4.34万件。
强化督查问责问效
把脱贫攻坚列为州委、州政府督查工作的首要内容,在年初制定督查工作方案,逐项逐条确定督查内容、明确工作时限、提出进度要求,实行“清单化”管理,通过采取综合督查、专项督办、日常督促等形式,确保工作落实;先后配合台盟中央、省委第二巡视组、在甘全国人大代表等组织机构开展了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检查、扶贫工作延伸巡视、精准扶贫视察督查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出台《甘南州脱贫攻坚问责暂行办法》,根据州直部门、县市和乡镇党委政府三级主体在脱贫攻坚中担负的不同职责任务分类设定了16种问责情形,其中涉及乡镇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6种,县市层面5种,州直部门层面4种,进一步提高了脱贫攻坚责任追究的科学化水平;舟曲县率先在全省建立财政大数据监控平台,对政府项目资金和政府性补助精准到村到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动态监控,全面准确掌握贫困户转移性收入,筑起了扶贫资金监管的“高压线”。
变化在持续发生,也让人心生感慨。在精准脱贫攻坚大潮中,甘南州广大农牧村演绎着“巨变”的生动实践,变化的不仅是这里的山和水,更是人的观念和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