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的一个支系。舟曲,藏语意为“龙水”。当地藏族也称博峪藏族。在明清时期,舟曲为卓尼杨土司领地,50年代后由文县辖管,1955年舟曲行政委员会改设舟曲县为迭部县,1962年又恢复舟曲县,属甘南藏族自治州至今。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白龙江上游高山深谷地带,南部与四川南坪县接连,著名风景区九寨沟就在附近的南坪。这里森林茂密,山峦起伏,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海拔相差悬殊,气候暖湿,境内多高山,河谷狭深,群山环绕,地表起伏,较高的山峰有青山梁,海拔4500米;羊布梁,海拔4213米。周围三大河流——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生存环境。舟曲特殊的自然环境是造就其独特的藏族服饰结构式样的根本原因。
藏族妇女服饰。
头饰:层层折叠的方形黑布盖于头上,称头巾。头巾用2公分宽的彩带作发圈在脑后束扎,使头巾自然形成左右两面坡型。耳朵上佩戴镶嵌有红珊珊、绿松石的银制大耳环。头上梳碎辫子30余根,藏族称“拉尼”,其端结接1公斤多的纯黑牛绒毛线,藏语称“架特”,梳成500余根碎辫子,均分成两组披在后背左右,坠至地,在腰际处用两圈锦带扎于长褂外,分别垂在腰的两侧,再分别折上来合成一组,从中间挽结于后腰腰带,再接一组“架特”坠地。这种发型,式样独特,线面结合,妇女走起路来整体带动局部,左右摇摆,飘逸不定,富有节奏感。
上身穿戴:上身穿白布衬衫,式样为长袖圆领,无装饰图案。衬衫上是护胸围腰,围腰用1厘米宽的几种对比色氆氇横向连接成对称的装饰纹样,底层为红布,上面用线串连一行行横向排列的红珊珊珠子。胸前佩挂直径27公分的圆形银盘。银盘中心凸镶红色大珊瑚珠,周围镶嵌景泰蓝装饰图案。腰际用一条宽10厘米、长2米多的织锦带环绕束扎。锦带用丝线和其他绒线混合自织,锦带上的图案为几何纹样和抽象色块,大多用朱红作基调,调合间色及暖色,色彩对比强烈,图案结构严谨,造型别致,线条简洁,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在腰前腹部与膝盖之间垂悬裹兜(又称肚兜),裹肚为三角形,基色为朱红,边缘绣着以群青为底的白边“适合”纹样图案。后腰系两条淡黄色扇面形腰带头,垂至腿弯处。外套是用黑色麻布式褐子缝制的无钮扣对襟长褂,长至腿弯处,袖短而宽,短至手臂,袖以白色为底子,袖口以“三元”的绸缎条搭配装饰,以蓝色为主调,袖口装饰边上端绣着白色几何图案。黑色长褂外面用一条宽16公分、长3公分多的有装饰图案的带子环腰两圈束扎。
下身穿戴:下身穿裤,裤腿短,裤管肥宽,形似喇叭裤,又似灯笼裤。面料为麻布或棉粗布,颜色为紫红、深红,也有纯黑色,裤腿至趾骨腕处用白羊毛裹腿层层压边缠裹至膝弯处。缠子头用细绳子接挽。脚穿单梁藏鞋或绣花麻布鞋。另外,舟曲西北部成年女子梳两条又粗又长的发辫,发短者续接黑羊毛绒线,辫梢饰有玛瑙、珊珊,分别束于腰后。头勒黑色方布巾,耳戴银制大耳环。身穿大襟上衣,领口饰有银制或铜制的板扣,板扣有多种多样,上刻有“适合”纹样。腰间系红色或黑色羊毛编织带。裤宽大,下端紧束于脚踝。脚穿连把布鞋。舟曲男子服饰。头饰:系头巾,色彩为黑色或青色。形状为方形,面料是粗布或棉布。少数人带银制耳环。服饰:上身穿大襟短袄(短藏装),外面套以白色羊毛褐子褂。束腰带,腰带用黑色羊毛编织,图案为“二方连续”,腰间有装饰品,右侧挂有做工精巧的传统工艺品火镰,左侧挂藏式腰刀。裤为白色棉布面料,直筒。小腿用白色羊毛编织的缠子裹绑。脚穿单梁短腰鞋,或单梁白布鞋。鞋帮有装饰花纹。身背传统火枪。舟曲男子服饰的基本特征是:简朴无华,精干实用,轻便利索。
舟曲藏族服饰的艺术特点:
舟曲藏族服饰无论男装还是女装,都有很美的形式及造型,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舟曲藏族服饰离不开审美价值,它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生存环境的影响。舟曲藏族服饰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表现在造型、色彩、纹样、佩带的珠宝、玉器、牙雕等方面。舟曲人所崇尚的色彩大多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统一,其服饰中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并且巧妙的运色,金丝银线,取得非常明快、和谐、强烈的色彩效果。他们酷爱的色彩大多为黑、白、青、红,这与藏族先民所敬奉的原始宗教苯教及现在的藏传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自织羊毛腰带为例,用强烈的对比色线相配织,既具粗矿明快的风格,又有纤细的同类色组成柔和娴雅的色彩,有些是许多种复色色带之间穿插些纯度很高的原色或黑白线,有的腰带上的色条以一个色相为基调组成较为统一的色彩。无论在色条宽窄、色度强弱、色相的变化或是补色与原色的调配上,都十分有趣、大胆,而且独具匠心,有很高的色彩学价值。因此舟曲藏族服饰的色彩与结构式样集中体现了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质朴的美学原理,从服饰整体看富有装饰性和独特的色彩关系。
再从造型看,服饰结构合理严谨,造型概括,线条流畅,线面结合,黑白对应,宽松与紧凑相间,长短搭配适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自成体系的服饰风格。舟曲服饰与其他地区服饰的共性与差异服饰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一种表现,有它的历史延续性和区域文化特征的共融性。因此,不同地区的同一个民族的服饰不可能完全一样,如舟曲藏族服饰与其他地区藏族服饰既有相同之处,又保持了自己鲜明的地域特征。
舟曲藏族服饰与其他地区藏族服饰的共同之处很多。舟曲地区气候较暖,藏族人常穿的皮袍在这里变为布袍,皮靴变为布靴或布鞋,就像牧区的人吃肉多,农区的人吃粮食多一样,服饰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但一个民族的服饰无论怎样变化,由于共同的心理素质、宗教信仰、审美价值等很难改变,所以,作为整体的藏族服饰虽千变万化,但千变不离其宗,万化不离其法。舟曲藏族服饰中大量装饰品的造型、色彩、材料,都是广大藏族人所喜爱的,金、银、珊瑚、玛瑙、琥珀、绿松石、护身佛龛、护身符(藏语称“双古儿”),男女戴大耳环,妇女胸前及上腰部饰以串编的整块珊珊,胸前戴很大银盘(藏语称“欧当子”,意为银或钱币),男子腰带上挂长柄佩刀,腰里别一把2尺长的腰刀(藏语称“劳吉”),背藏式火枪(岔子枪)。
再具体一点观察,则集中地反映在以下几点:
①喜欢在服饰的领口、袖口、下摆、帽边等处饰以递增排列的装饰性极强、色彩艳丽醒目的纹样和“十”字以及“”字形、云彩图案。据考证,“”字形图案来源于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的教徽。而这种“”字图案在广大藏族人的服饰中被普遍使用。
②舟曲藏族装饰品的造型、材料、色彩,与其他藏区大致相同,都喜欢佩戴金、银、珊瑚、玛瑙、琥珀、绿松石、牙雕、腰刀、火镰、护身佛龛,喜欢颈系“护身符”。其佩戴部位也很相似,藏族佩戴装饰品的范围广泛到身体各部位——头顶、发辫、颈、额、耳、背、腰、膀、指腕、臂等处都可随意装饰。
③舟曲藏族妇女辫发习俗与其他藏区妇女一致,藏族妇女皆辫碎辫,此发式较普遍,还有三根辫型、二根辫型、横辫型等。
④舟曲藏族男子的布袄同其他地区藏族的皮袄、氆氇袄款式一样,都为长袖、斜襟,宽大,系腰带。舟曲藏族妇女腹前的所谓“兜肚”,与广大藏区妇女腰前的“帮典”藏语意为围裙)属同一类装饰,只不过由于舟曲气候暖热,舟曲妇女将其改造成短小别致的兜肚而已。
⑤潜在的审美意识反映在色彩上,他们都偏爱黑、白、红、黄、蓝。舟曲藏族服饰中采用最多的颜色是黑、白、朱红、天蓝、桔黄等色,这些颜色在其生活中反复出现,充分显示了藏族人对颜色所具有的共同审美。由于藏族居住区域人文地理各不相同,各地区服饰都有些奇特之处。舟曲藏族服饰就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与其他藏区的服饰存在一定的差异。
藏区服饰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卫藏服饰类:拉萨型;工布型;日喀则型;阿里型。
(2)康巴服饰类:昌都型:安多、德格、芒康、德钦;嘉绒型: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稻城型;木里型;迪庆型;
(3)安多服饰类:青海湖周围牧区型:以海南州为典型;海东农区型;若尔盖型:阿坝、红原、若尔盖;华锐型:开祝、乐都、大通、互助;甘南型:碌曲、玛曲、夏河、卓尼上部;舟曲型:白马、文县、迭部;卓尼型:临潭、沙冒、卓尼下部、阿子滩、大族(农区式)、恰盖、车巴沟、麻路(牧区型)。
我们从各藏区服饰的细小差别来划分,还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式样,如舟曲型中就可划分出文县白马式、迭部式等。据笔者对舟曲、卓尼地区的粗略考查,有些服饰只在一个乡里流行。如果细分,乡与乡之间也有差异。这就是局部地方与大的区域之间的差异所在,舟曲藏族服饰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舟曲藏族由于居住环境与其他藏区不同,生产方式以农、林为主,加之其他因素,服装类型也与其他藏区有差别,舟曲藏族服装面料多以布、褐子、麻为主,结构严谨、轻便、简洁、单薄,其他藏区因气候寒冷,生产方式多以牧业为主,服装面料则以皮类居多,如羊皮或羊羔皮,结构宽松、肥大,适于骑马放牧,穿脱自如。舟曲藏族因常走山路和林间小道,遂形成裹腿的习俗。舟曲藏族妇女的服装也区别于其他藏区妇女的袍、裙式而多以裤为主。在色彩上相比,前者变化性很强,装饰性也很强,后者则追求整体效果,局部多变化。就服装上的装饰品来说,前者将装饰有色泽艳丽图案的面料直接缝、织或拼贴在服装需要装饰的地方,形成一种平面装饰;而后者服装上的装饰则多以价值昂贵的真材料为主,如水獭皮、虎皮、豹皮等,缝缀在领口、袖口、袍的下摆处,另在服装上挂戴金制、银制、铜制、珠宝、玉器等首饰,形成立体装饰效果。舟曲藏族妇女胸前佩挂装饰品大银盘(欧当子),并大多将珊瑚珠串辫成一整块,装饰在胸前,耳环和发辫之上稍有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