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秦岭交汇地带,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多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21年6月15日,甘肃省政府审议通过《甘肃省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方案》,同年8月,舟曲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正式启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重点地质隐患点的群众搬迁工作。2022年底,在省州县的共同努力下,舟曲县地质灾害隐患点3107户12361人顺利入住兰州新区安置点,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半完成,创造了地质灾害搬迁史上的奇迹。
搬得来是开始,而住得好才是永恒。为确保搬迁群众有序安置、顺利入住、就业创业,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第一临时党支部及时成立。“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如何让搬迁群众在新环境更快适应和融入,凝聚合力发展致富,坚持党建引领是关键。”临时党支部书记那有布这样说。
为把搬迁工作做细做实,缓解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思乡情结,每一批搬迁群众入住兰州新区前,第一临时党支部都要提前与县避险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核实搬迁户数、人数、运送货车数量、到达兰州新区时间等各项数据信息,先后召开会议56次,成立5个工作小组,协调志愿者17批8400余人次帮助群众搬运物资,让搬迁群众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和关怀。同时,积极与兰州新区相关部门协调对接,做好搬迁前期安置区农村住房建设进度核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活物资供应保障。特别是对群众关心的房屋水、电、天然气等生活必需品进行住户查看验收,为群众按时搬迁入住新家打下坚实基础,确保群众搬得进来,住得安心。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第一临时党支部一班人牢记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始终把搬迁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付诸于行。西岔园区新康村是一个新建设的移民安置点,新修建的房屋加之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难免会出现下水堵塞、路面扬尘、管道损坏等问题。为做好及时维修和处理工作,第一临时党支部将移民点分为32个组23栋楼,每个组团由2名党员工作人员管理,建立12个网格并配备网格员,建立群众反映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台账及微信群,先后共受理群众反映问题17364条,解决17305条,向上级部门反映64条,联合新康村党总支解决16条,有效调处矛盾纠纷379条,群众满意度达100%。
就业是民生之本。临时党支部将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与兰州新区现代农业投资集团、中铁十八局、中铁二十局、中国十七冶、秦东农投等企业对接协调,先后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7680余人次,务工增收34000万元,积极鼓励群众外出务工就业,组织60岁以上老人实现就业900余人,创收1100万元;鼓励引导群众创业386家,纯利润收入1300余万元。针对搬迁群众大多数文化程度低、劳务技能弱的问题,临时党支部邀请用人单位和相关人力资源公司开展劳务技能培训72场次,涉及家政服务、牛肉拉面、电焊、电器维修、保安、绿化、建筑等13个行业,劳务技能培训覆盖率达62.3%,培训持证3000余人,持证上岗率达到56%,直接实现劳务创收3.4亿元。为保证搬迁群众的务工收入得到有效保障,今年1月,第一临时党支部成立了劳务联盟,协调解决拖欠工资问题24起,协调讨回工资600余万元,解决就业2000余人。
支部引领党旗红,民族团结开新花。搬迁群众来自全县17个乡镇154个村组,有藏、汉、回等民族,第一临时党支部积极教育引导群众牢固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讲话精神,通过工作群、入户宣传、推送宣传短视频、政策解读等方式宣传政策,提高广大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开展入户宣传147场次、推送短视频62个,推送政策解读347条,实现了政策宣讲全覆盖、无死角。同时与新区相关部门和西岔园区对接,组织群众举办锅庄舞表演、“东山转灯”、大合唱“太平鼓”表演等文化活动,满足了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展现了他们团结一心,共建新家园,同赴新生活的满腔热情。
如今,搬迁群众信任党支部,支部班子心中装着群众,干群的心贴得更近更紧了,第一临时党支部已然成为带领搬迁群众共同致富路上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