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舟曲篇
清晨,缕缕金色的阳光温柔地照耀着环山抱水的舟曲。
中国最先进的山洪预警装备系统在这里布设成功,亚洲最大的人工排导工程蜿蜒2.16公里守护着舟曲县城,“中国楹联文化县”飘香的翰墨氤氲着弥足珍贵的文化积淀,“最美中国?首批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活动”“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靓丽名片吸引着八方游客驻足流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殊荣更是见证着舟曲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奋进的铿锵脚步。
舟载小江南,摇曳而来,栉风沐雨,沧桑不改龙腾梦;曲萦新陇上,铿锵以动,依山傍水,昂扬共襄凤涅图。
这是滚石上山抓脱贫,乡村振兴开新局的十年——
时光眷恋故土,生命蓬勃生长。走进“田园城马?英雄故里”,村口向阳亭外的《英雄铭》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以忠魂铸初心、用生命赴使命的感人故事。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她以及和她一样昼夜奋战在舟曲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所有扶贫人,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十年间,在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瓶颈制约严重的情况下,舟曲累计投入5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0505个,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医疗卫生“三个一”“三合格”“三条线”全面达标,教育惠民政策覆盖所有贫困学生,5000余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年前增加了5倍。各级帮扶单位栉风沐雨、全县扶贫干部披荆斩棘,以抓铁有痕的决心和踏石留印的干劲,摘掉了困扰舟曲87个村9522户36515名人口的“贫困帽子”,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自此之后,张小娟笔下的《寂寞城马》不再寂寞,舟曲县19个乡镇208个行政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全县上下跑出了“舟曲模式”加速度,踏上了乡村振兴“快车道”,一座座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条条乡村公路笔直通畅,一个个美丽村庄蓄势待发,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动人画卷在舟曲大地徐徐铺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如绽放在城马村田野里向阳而生的向日葵花海,欣欣向荣。
这是因地制宜兴产业,经济发展创新高的十年——
正是佳木繁荫、群芳争妍的好时节,在博峪镇中华蜂种质资源基地里,成群结队的蜜蜂在娇艳的芍药花丛中辛勤飞舞采蜜忙。博峪纹党花蜂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薛成花一边看着棒棒槽中满巢的蜂蜜,一边高兴地说:“你看,今年我们的蜂蜜产量比去年还高,品质也越来越好了,又能为入股的合作社村民分到更多红利了。”此刻,这位藏家姑娘的脸上露出了比蜜还甜的笑容。十年来,舟曲县将中华蜂养殖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产业来抓,成立了中华蜂养殖协会,中华蜂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更多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让舟曲县荣获了“中华蜜蜂之乡”的称号。与此同时,舟曲还立足全县资源优势、地域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确立了“一特三高四小”产业发展定位,按照“文化旅游+中藏药材、从岭藏鸡、中华蜂、黑土猪、花椒、羊肚菌”的“1+6”产业发展思路,各类富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生。2021第六届全国羊肚菌大会在舟曲召开,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截至目前,舟曲共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5个,培育龙头企业7家、合作社1264家,建成生产线14条,发展电商企业、网店等346家,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形成了“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打造出了产业振兴的“舟曲样板”“舟曲案例”和“舟曲试验田”。十年间,百业兴旺、各放异彩的舟曲产业正在乘着“五无甘南·十有家园”的和煦春风,昂首阔步奔向“藏乡江南·诗画舟曲”的康庄大道!
这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生态文明谱新篇的十年——
海拔2000多米的舟曲县东山镇石家山村,是一个“房在树中、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全国森林乡村”,可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这里却是一个森林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十年间,原石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启文带领全村群众植树造林、守林护林,在石家山村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上种下了100多万棵落叶松,造就了4000多亩的苍茫林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刘启文,是千千万万个舟曲儿女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建设的最好缩影。十年来,作为青藏高原东部生态安全屏障和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舟曲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持续推进封山禁牧工作,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合理划定畜禽禁养区,加快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修复,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3万亩,人工造林22万亩,人工种草8万亩,义务植树602万株,打造江顶崖滑坡生态治理、新老城区面山绿化等绿色精品工程,白龙江沿线栽植各类苗木135万株,造林绿化面积达1.1万亩。全县上下勠力同心,以舍我其谁的胆识与气魄,投入建设“五无甘南·十有家园”的时代激流,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把抓好抓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五无甘南·十有家园”创建行动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盯“美丽乡村、清洁农户、靓丽城区”等15项任务清单,通过“4个3工作法”,按照“九个一样”的工作标准,革除陈规陋习,消除视觉贫困,还原自然底色,着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诗画舟曲”,真正实现从“面子靓”到“里子美”、“环境美”到“发展美”、“一时美”到“长久美”的完美转变。如今,“藏乡江南”每一寸山川河流的秀色、每一帧动人画卷的美景,就是近十年来舟曲人民生态信仰血脉传承的实践成果,是舟曲儿女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画出的一道优美的微笑曲线。
这是防灾抢险不懈怠,坚守群众“生命线”的十年——
尽管舟曲是一座气候宜人、风光旖旎的秀丽小城,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也是全国罕见的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高发区。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省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舟曲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坚守“防灾胜于救险”“以防为主、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的防治理念,调查精度不断提高,监测预警体系日趋完善,综合防治效果日益显著,应急避险能力全面提升,科技支撑保障切实增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全面建成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投入使用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成为守护舟曲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实盾牌;“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的悲壮史实和伟大精神也成为舟曲儿女在感恩中携手奋进、在奋进中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记忆将思绪拉回到了2020年8月7日。那一天,一场百年一遇的暴洪泥石流灾害顷刻间摧毁了昔日时光静好的曲告纳。一时间,所有的目光聚焦在曲告纳、所有的力量汇聚在曲告纳、所有的爱心涌动在曲告纳,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伤痕累累的土地上,人民子弟兵来了、党员突击队来了、志愿服务队来了、兄弟县市来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来了,各支救援力量来了、一批批救援物资来了……人心齐,泰山移!舟曲,书写了“零伤亡”的奇迹!那一刻,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大灾不屈、抢险不惧,共克艰难、矢志不渝”的精神早已融进了这些英雄儿女的血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忠诚信念,早已融进了这片多灾多难却又顽强不息的土地!
这是避险搬迁辞旧患,沐浴春风启新生的十年——
“自从来到这里,我们终于能睡上一个安稳觉了。”“党的政策好啊,现在的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既能养家糊口又能陪伴老人孩子。”“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为兰州人,在省会城市的旁边,看病也方便。”“这里有崭新的教室、宽阔的操场、齐全的设施、优秀的老师,我们喜欢这所新学校。”在兰州新区新康村,居住在那里的舟曲搬迁群众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些话,而“满意”“幸福”“感恩”,则是我们听到最多的“关键词”。从去年8月份起,生活在舟曲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个春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厚爱下,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州委州政府的悉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目光聚焦下,舟曲县按照“分步实施、先急后缓”原则,已累计向兰州新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2批次1930户7778人,涉及16个乡镇,134个村组。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这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的生动实践。在兰州新区这片开放、包容、生机无限的土地上,已有近8000名舟曲群众书写了“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崭新篇章,从此昂首阔步迈向稳稳的幸福!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兴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舟曲而言,却是从伤痛走向希望、从贫困走向小康、从泥殇走向辉煌的十年,是属于每一位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舟曲儿女难以忘怀的十年!
回首往昔,历史无声,岁月有痕。在灾难中重生的舟曲大地,始终镌刻着感激和敬意。这是三千里山水藏乡、十二万舟曲儿女仰望太阳的目光。
喜看今朝,藏乡江南,扁舟进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处处涌动着希望和生机,一张张幸福绽放的笑脸就是奋力拼搏的意义。
展望未来,诗画舟曲,百舸争流。十二万舟曲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全县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