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自2008年,“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无论在我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而“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却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与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也由此形成。舟曲地处南秦岭山地,在这里藏汉交融,有“藏乡江南”之称,也就有了独特的端午习俗。
舟曲人的端午
圈圈馍:在舟曲端午节所做的一种独特的风味面食,用剪刀、梳子、瓶盖等工具在面团上雕刻出花草虫鱼等图案点上颜料,然后烘烤而成。不同的图案代表人们对生活,对孩子的祝福和期盼,图的是吉祥顺利。孩子们会把“圈圈馍”戴在手腕上或脖子上,祈求平安成长,玩坏了咬一口,唇齿留香。圈圈馍还象征着舟曲藏汉民族的团结和睦。
戴百锁、挂荷包: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百锁”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端午节当天把“百锁”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其意义在于锁住小孩的健康,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端午节小孩佩香囊荷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插艾草: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虽然难免有插在门前“辟邪”减灾等传统意义上的考量,但更多的是实用价值。点燃后冒起浓烟的艾草,不仅可以在盛夏驱除蚊患,更是猪牛羊等大牲畜产崽时消毒、预防大出血的良药,倍受乡亲们的青睐。
戴百锁、烙圈圈,舟曲人独特的端午文化记忆
今年端午,舟曲县大街小巷节日气氛浓烈,舟曲人独特的端午习俗引发了全国众多新闻媒体对舟曲端午节的兴趣,都在第一时间纷纷播报了由舟曲电视台选送的《戴百锁,烙圈圈,舟曲人独特的端午记忆》宣传片。播报的新闻媒体分别有:CCTV-13、CCTV-2、上海卫视、山东卫视、腾讯、奇艺、新浪、暴风、搜狐、华数TV、PPTV等,据统计各大新闻媒体的点击量已超过1000万次。
端午节是舟曲县“一月多节会”中的重要民俗节会之一,拉尕山风景区第三届民俗风情文化艺术节、巴寨朝水节、博峪采花节等民俗节会都在端午节当天举办,通过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我县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旅游人数暴增,据不完全统计,省内外游客人数高达4.1万人,旅游收入1652.11万,比上年同期增长25.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