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西北部,距离县城约53公里的“三山夹两谷”的曲瓦乡,在其中一个海拔1620米的幽曲的峡谷里,竟然存在一个鲜为人知的只有53户人家的“国学村”……
今天,中山国学堂的小编带您独家领略一下它的“惊艳”风采……
与其说是一个村,实际上它仅是曲瓦乡城马村的一个小组而已,名字叫“岭坝”,岭坝组背依卧龙坎,面朝金凤崖。
雄起的牌坊对联
卧龙坎苍龙躍起 山乡古朴振雄风
藏风崖金凤唱鸣 文脉搏深腾紫气
一直以来,岭坝的古树、灰陶、石头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群众勤劳能干、民风古朴,所以这两句对联也正是岭坝地理环境、人文景观、乡村民风的一个真实写照。
独特的十二生肖年历石鼓
一走进牌坊,左手边是一排展板,你可清晰地看到该村的历史变迁。岭坝组是城马行政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位于曲瓦乡东北部,距离乡政府3.5公里,属舟曲县2010年“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异地重建村。
石鼓:进了村牌坊后路左边是展板,而右边则是一排独具匠心的石鼓,共有12个,每个石鼓面上做成转盘的形状,代表着日历和十二生肖,每一个石鼓代表1个月,12个石鼓代表一年12个月。
浓厚的国学文化墙
岭坝组的村民们似乎很喜欢石头文化,村庄里长长的石墙上既展示着“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还用各类石子镶嵌着“仁义礼智信”、“弟子规”等各种图案,这可是当地能工巧匠们就地取材的杰作啊。
文化墙里甚至还有有下象棋,二牛抬杠”、古代纺车,打麦子场景,老爷爷吸水烟.......等等一系列图案,这都是很早之前勤劳的咱们曲瓦群众生活劳作的一些真实反映啊,代代传承,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功能齐全的村民文化广场
岭坝组的村民们在2016年结合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也全力打造了一个文化广场。这个文化广场共占地1000余平方米,各类健身器材比较齐全。建设风格沿用岭坝的石头文化,篮球场、广场周边地面及广场围墙都是用小石子拼成的各类文字图案和文化墙,可以说是直观大方,美丽朴实。
这个文化广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乡村大舞台的设置,中间“乡村大舞台”五个大字是用石块切割而成,而周围图案都是用本地石头镶嵌雕琢,真正体现了岭坝村底蕴深厚的石头文化和精彩巧妙的切割镶嵌技术,着实让小编眼前一亮。
你不能不赞叹当地村民的智慧,无论屋还是墙 ,随处可见就地取材的石材杰作。
楹联大县中的楹联村落
早在2015年6月,舟曲成为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高原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楹联文化县,家家户户,甚至每个商铺都有属于自己个性特点的楹联,在岭坝组,自然也少不了。
当然,这里的红瓦石墙,富有文化底蕴的民居,也给小编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桥流水人家”,这便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也是舟曲县“藏乡江南””的真实缩影。据悉这里成了“全乡无垃圾示范区”,中山国学堂小编亲眼看到不仅公共街道没有任何垃圾,连家家户户院子内、房间里也无垃圾,这让小编想起在微信圈里不断流传展示的日本农村景象。
惊艳!村里的文化灯廊
给中山国学堂小编最惊艳的还是村里的灯廊。不仅在村口有灯赋,村里主要街道有400多米长的灯廊,还有悬挂着龙凤呈祥的灯架,街道地面则是彩色压花图案。
空中与地面遥相呼应,展演着四季分明的农耕文明。
时空穿越
而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一条线:一年四季,十二个月,24个节气,365天。 路面设有“春夏秋冬”四个大字与之相对应,中山国学堂的小编走过岭坝灯廊一条街,一刻时间便像走过“春夏秋冬”四季的奇妙之旅。
后记:岭坝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转、“羊肚菌”等特色种植为主,2016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05元。据悉,当地政府下一步将重点培育“农家乐”“酿酒作坊”“历史遗迹观光”“楹联文化旅游村”等富民产业,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中山国学堂 编辑部
责编:孙振才 审批: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