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浴火重生话舟曲

发布时间:2017-08-07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浴火重生话舟曲

任遂虎


  舟曲,这个以前鲜为人知的小县城,曾因泥石流灾难,为全国各界关注,牵动过亿万民众的心神……

  令人庆幸的是,不屈的舟曲,如同一只涅槃过的凤凰,经浴火而重生,从灰烬中顽强地站了起来,唱出了一曲清澈嘹亮而又富于民族特色的新曲。

  因参加艺术文化节及国学论坛,笔者有机会来到舟曲。聆听新曲,观看新区,可谓感受颇深,感慨良多。

(一)

  舟曲领导对文化节及论坛十分重视。来瑞香副县长亲自到兰州迎接我们。车上派了讲解员。她是一位文雅清秀的藏族姑娘,大学生,参考工作不久,有点靦腆。一听车上坐的都是“专家”“教授”,有些紧张,只致了一番欢迎词后,不再多说了。来县长便承担起“导游”任务。她父亲是汉族,母亲是藏族,因而既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又对藏乡文化知之甚广。虽说是县长,但她人很随和,很热情,语言幽默,不时以调侃的语调,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她不仅给我们介绍了藏乡的风土人情,而且讲述了实施“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明显成果。

  果然,随着汽车进入甘南境域,碧茵似毯的草原,与蓝天白云相映,牛羊悠闲地吃着草,路口道旁时见迎风飘动的经幡,民舍间、帐篷旁,偶有一缕徐徐升起的炊烟,使人觉得进入了“世外仙园”,开阔、轻松、自在的感觉油然而生。还可以看到“浪山”的牧民。“浪山”是藏族群众的习俗,一般选在夏季,结集亲友,于山间设置帐篷,交流游乐,共度几天美好的时光。

  令人赞叹的是,无论城镇还是乡村,无论草地还是公路,都显得十分干净,没有一点垃圾。“无垃圾示范区”已不是口号,成了生动的现实。我不禁吟出这样的句子:

靓丽经幡织彩环,绿茵花毯广无边。

牛羊慢迈轻松步,偶见多人正浪山。

  来县长就是甘南“环境革命”的实践者。她说,由于自己分管卫生工作,形成了容不得垃圾的习惯。一次,她在车上睡着了,醒来时看到路边堆了垃圾,立即喊司机停车,准备调查了解是哪个乡镇主管的地方,以便进行处理。随从人员笑起来,说:“这儿你管不着,已进入宕昌了。”由此,可见藏区领导对建设“无垃圾示范区”的坚守和执着。

  今年,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舟曲县全力打造政治清明之花、经济发展之花、生态秀美之花、产业富民之花、文旅精品之花、民族团结之花、精神文明之花、幸福和谐之花、社会廉洁之花、强基固本之花。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十枝花”竞相开放,正在形成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景象。

  舟曲,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路上。想昨天的舟曲:“一重明月一盏灯,半间松棚半间架”;看今天的舟曲:“江河滚珠藏锦绣,半城山色半城花”。舟曲这些可喜的变化,彰显的是当地“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矢志不渝和坚定脚步,显示的是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不变信念。

  高原明珠,如同夏夜星月,于万里碧空中,闪烁出圣洁的清光。

(二)

  近年来,舟曲在原先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重建自己的家园。其中,文化建设最有特色。从县领导到基层组织及广大群众,更加增强了自觉的文化意识。

  舟曲重建家园过程中的一个鲜明主题,就是注重文明素养、生态涵养和环境美化,将生态、文化、旅游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起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活动中,已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效。一批具有地域风格、民族风情、历史风物、乡土风味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各皂坝村就是灾后重建取得明显效功的一个范例。

  在郭子文县长、来瑞香副县长的带领下,我们步行走进各皂坝。这村子真可谓是“四风”齐全:鲜明的地域风格,独特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风物,浓郁的乡土风味。从外观上看,新颖而又古朴,敦厚而又靓丽,大气而又玲珑,宁静而又流动。其中,“石文化”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人们就地取材,用板块石砌起成庄院之墙,留出空隙,形成透明、透气的特点。有一面墙上,写有《各皂坝小赋》,其中有这样的内容:

喜青山之郁郁兮,爱绿水之泱泱。

悦村客之妩媚兮,慕幸福之茂良。


观文明之蕴藉,誉笃志之恢张。

感百姓之富庶,知前景之辉煌。

  这段话,正体现出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特别一提的是,这个村中的巷道,比较宽。究其来源,属于现代版的“六尺巷”。据村长介绍,原来巷道相当窄,小车无法行走。新建时,基层领导便动员村民各让几尺地方,从而加宽了路面,小型车辆可以自由进出了。

  这,就是新型的村社共同体。让出三尺有何妨?在共同体中,互让,就是互利。

  舟曲,已建成楹联文化之乡。楹联遍地开花。每户群众大门都悬挂有楹联,街头巷尾楹联随处可见。在岭坝村的村口,建有牌壁门,写着这样一副对联:

藏凤崖金凤唱鸣文脉博深腾紫气,

臣龙坝苍龙跃起山乡古朴振雄风。

  这对联,便是舟曲新乡村崭新气象的形象展示。除对联和文化墙,人们还可以看到,在公用的墙壁和道路上,使用水泥镶嵌石子、石块的办法,造出太极图及龙凤图案,典型地体现了汉藏文化的互渗与融合,也使传统文化、民情风情与时代新风和谐地融为一体。

  参观新村,欣赏对联,转间夜幕降临。晚上,我们一行人在郭县长亲自带领下,进入一户农家小院,吃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家饭”。主人热情地端出煮土豆、煮包谷、煮豆子及羊排、农家面条等“原生态”食品,给人一种天然温馨、返璞归真的心理感觉。食品中,还有富于地方特色的核桃蘸蜂蜜,香中带甜,甜中含香。甘醇的葡萄酒,沁人心脾,只是我滴酒不沾,只好举杯对主人表达一下感谢之意。

  不夸张地说,坐在农家客房的沙发上,品味可口的农家饭菜,感觉比大酒店好多了。

(三)

  为配合第四届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国学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舟曲县历史文化民俗丛书首发仪式、“东山转灯节”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论证会、2017年舟曲国际美食节等等多重主题文化活动,舟曲举办了大型民俗风情文艺演出,名称定为《花开舟曲》。

  《花开舟曲》文艺演出,因场面宏大、气势雄伟而又具有民族特色而产生了震撼效应。

  演出以《舞龙狮表演》为开题节目。舞龙耍狮在甘肃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陇乡厚重的民俗文化。这个节目,阵势磅礴,场面热烈,因风采鲜明而调动起在场人的情绪。

  接下来的节目,民族特色更为显著。《多地舞》由博峪山寨的农人表演。表演者手持金铃,踏歌起舞,跳出了原生态民俗舞蹈的古朴风韵和恢宏气象。“山水新舟曲、藏乡小江南”的嘹亮腔调响彻云霄,这歌声来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摆阵舞》。该舞蹈模仿古代战阵,以艺术的形式形象地表现了牧民们习武练兵、挥戈上阵的战斗场面。歌舞如海、欢乐如潮。《花开舟曲》《请你再到舟曲来》《南峪罗罗舞》《放歌白龙江》等节目,将陇地藏乡的清亮歌喉和丰盈神韵充分地展示出来。

  最后压阵的节目是《国学千人吟诵》,由峰迭新区中学师生共同出场吟诵。国学凝聚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体现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国学穿越时空,融入到世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人类共享的智慧结晶。《国学千人吟诵》让我们一起步入国学的苍穹,领略国学之美,感受舟曲民众崇尚文化的情怀。优美的旋律,与松涛作伴,并江水同拍,在山巅沟壑回荡……

  这台盛大演出,绚丽多彩,独具魅力,祥和温馨,异彩纷呈,描绘出富于民族风情的壮美画卷。演出结束后,气势凌云的翠峰山,依然萦绕着经久不息的袅袅余音。

(四)

  来到舟曲老城,触景生情,当年通过媒体了解到的记忆深处的点点印象被一一勾出,一阵悲凉,几份忧伤,袭上心头。虽然,时间已过去了7个年头,但回首旧事,愈合的伤口似乎重新裂缝。2010年8月8日,持续40多分钟的暴雨使得特大泥石流从三眼峪、罗家峪冲进舟曲,截断白龙江河流形成堰塞湖,导致将近两千民众遇难。看到那有意保存下来的“断桥”,至今使人不寒而栗。

  特别是进入8.8泥石流纪念馆,观看了灾难发生时的录像和照片,一阵悲伤情绪浸透心神,久久挥之不去。录像形影投射到内曲形的墙壁上,更能给人视觉的震撼感。

  看到那滚滚洪涛,漫地泥沙,如天河倾泻,似沧海扬尘,真是令人神骇而意夺,恐惧而生畏,甚至产生天旋地转、天塌地陷之幻觉,感到掉入波飞浪卷、万劫不复的深渊。此刻,我想起了《尚书·尧典》中那几句著名的描写洪水的文句:“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说的是尧舜时代,黄河流域连发特大洪水,淹没平原,包围丘陵和山岗,房舍、农田和民众,为洪兽所吞噬。回到住所,我写下《舟曲泥石流纪念馆看灾发时录像及照片,悲而吟之》一诗:

犹记当年遭重灾,千民殒命亊堪哀。

泥沙万斗埋耋老,洪兽一时吞少孩。

残体焉能疗地府,散魂何处上灵台?

诔书和泪空凭吊,但愿鳄鯨不再来!

  好在大禹的子孙们,并没有被灾害所吓倒。“舟曲不屈”这一口号,表现的正是勇于跟灾害斗争的精神。由于现代传媒的迅速及时,舟曲当时就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灾后重建也在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中及时展开。

  从某种特定的意义上讲,今日舟曲新城新村新面貌,是近两千无辜民众用生命换来的。死者的不幸换来生者的大幸。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忘记近两千遇难民众,自然也不能忘记全国各方对舟曲的关怀和支援。

 (五)

  多元文化的协调互补,从来就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关于这一问题,古今学人从不同视界出发,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述。早在《国语·郑语》中,就有“声无一听,物无一文,味无一果,物一不讲”的说法。其意为:单调的声音没有听头,单一的颜色没文采,单一的味道不够甘美,单一的事物不能进行有效的衡量比较。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指出:“只要是大陆相连的地方,所有的部落都必将会多多少少共享彼此的进步成果。所有重大发明都会自行向四方传播。”人类学家罗杰·M·基辛则一针见血地指明,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

  舟曲民间艺术文化活动,素以民族特色著称。如松棚楹联灯会,东山转灯节,坪定跑马节,博峪采花节,巴藏朝水节,天干吉祥节等等,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舟曲的社火表演别具特色。每逢年关节庆或有其他祭祀活动时,居住在白龙江中上游的藏族群众便跳起欢快庄重的佐瑞舞(汉语叫“罗落舞”)。佐瑞舞在舟曲民间沿袭传承了数千年,歌词以赞美家乡山水、歌颂民族英雄、表达纯真爱情、感激父母之恩的内容为主。传承下来的是矫健的舞步和优美的曲调,与时俱进的是漂亮的服饰和伴唱的歌词。

  人类社会发展到文明阶段,更需要多元文化的互动、互补与互渗,以增强主体人的生存适应能力和文化发展的兼收并蓄效应。在甘南,在舟曲,正是由于汉藏文化的有机交流和整合,才结出了富有特色的文化之果。民族风情文艺汇演,形象地体现了这种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现实。西部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正是通过借鉴与吸收、消融与移植、互渗与互补等多种途径,完善了自身的结构、体系,整合出丰富多彩、健全有力的文化肌体。

  我们有理由相信,甘南正在成为环境整洁、山川秀美的示范区,也正在成为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同生共济的示范区。这里包含的意义,不限于国内,而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事业中,同样具有可以借鉴的示范性和启示性。汉藏同胞在重建家园中紧密合作,同舟共济,共同担当,全面形成多元文化的协调互补,并成为一种举世可鉴的范例。

  灾难把舟曲变成过“曲舟”,然而在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曲舟”已成“方舟”,正迈向美丽的绿洲!曾经牵动过亿万人民心神的舟曲,因文明之舟、和谐之舟、希望之舟,再度为世人所关注。


责编:马红英


上一条:县政协副主席格永勤一行到曲瓦乡调研工作

下一条:郭子文一行深入G345线两河口至峰迭新区段检查指导白龙江风情线打造工作


米乐,M6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