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舟曲爱联说:藏乡江南文墨香

发布时间:2017-09-13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2010年8月的一场特大泥石流灾害,让很多人知道了舟曲。7年之后,灾害的创伤已逐渐抚平,舟曲各族群众正在实现小康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一般人并不知道,舟曲也是个历史悠久、文化汇聚之地。在这里,楹联文化代代相传,不仅获评“全国楹联文化县”,更建成了“中国第一楹联文化街廊”。

33.jpg

楹联灯会传续不衰

舟曲楹联文化源于松棚楹联灯会。有关它的起源,民间流传着“灯起隋唐,文盛明清”的说法。据考证,最早记载舟曲县元宵松棚楹联灯会的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田而穟所纂的《岷州志》:“上元日社火如前。至晚,山村水墅,灯光烂然,与雪岭晴川,上下相映,游人杂沓,达旦不休,歌呼呜呜,秦声盈耳,亦点缀荒塞之一景也。”

在数百年的传承和熏陶下,舟曲形成了独特的楹联文化景观。松棚楹联灯会是集楹联、书画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的舟曲重要民俗文化遗产。一般在正月十三以前,各家要负责搭好自己门前的棚架并以松枝为盖,然后在每个棚架的柱子上都挂起三面写有对联的灯笼,沿路两侧一一对称。对联由本地懂楹联、书画的文化人创作并书写,书法风格多样,内容涵盖广泛,有地史时政、劝学教化、诙谐风趣、节庆民俗等几大类;棚顶悬挂两面为横批的匾灯,匾额内容与楹联内容互相辉映,但在排列上有讲究,如某年从一到十的匾额内容为:一元复始、二分明月、三节一会、四序清平、五月花香、六合同春、七夕佳梦、八面来风、九州共庆、十全其美。其间挂上精心制作的宫灯、屏灯、转灯、彩灯、方灯及花鸟鱼虫各形灯。元宵期间,街道变成了绿色长廊、灯火迷宫、对联盛会、书画世界。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民间自发恢复楹联灯会以来,舟曲的楹联文化一步步地复兴和发展起来。

11.jpg

爱联人扛起传承之责

浸润数百年,楹联文化深深影响着舟曲人,爱联、赏联、写联是舟曲人的文化传统。但是一段时期内,能够看到的舟曲楹联册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摘抄和自作楹联杂存、作者不详、良莠不齐、分类不规范等问题。而另一方面,舟曲县北关村的杨述椒和北街村的赵兴是舟曲县楹联界的耆宿,著有大量的诗词、楹联,却都没能整理出版。

面对如此现状,舟曲县楹联诗词学会创始人、舟曲楹联诗词学会副会长张斌等人,自觉肩负起了历史责任。他们怀着对楹联的热爱和对老一辈文化人的由衷敬仰,收集、整理、编纂舟曲县的楹联、诗词,并在政府支持下出版了收录有舟曲历史楹联3500多副、舟曲历代诗词500多首的《达玛花——中国楹联故乡舟曲县楹联诗词选》。此书将舟曲历史上出现的楹联尽可能都收集了进来,并建立类目,展现了舟曲楹联创作的本来面貌和历史脉络。

其后,张斌又对《达玛花》一书进行了修订,增补了2008年以后的楹联,使楹联总数达到4550副,并移除了原书中的古典诗词,以《古今楹联--中国对联集成·甘肃舟曲卷》正式出版发行。

至此,舟曲元宵楹联灯会历年流传下来的楹联作品得到了全面记录和总结,而舟曲县最负盛名的楹联家杨述椒、赵兴两位老人的临终夙愿也终于实现。

22.jpg

楹联之花开满地

拓展楹联诗词学会队伍、举办全国楹联大赛、获得“甘肃省楹联文化县”称号、荣膺“中国楹联文化县”称号、建成“中国第一楹联文化街廊”、建立楹联文化村、举办“一带一路舟曲翠峰山楹联文化论坛”、成立中国楹联文化教育基地、创办《舟曲楹联》杂志……经过舟曲爱联人和政府的一道努力,如今的舟曲楹联文化之路越走越宽,发展越来越快。

古时舟曲县官员所书的“不二扬州”横额和“半间松棚半间架,一盏明月一盏灯”楹联,记载了舟曲楹联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正是舟曲文化美景的真实写照。“虽是西陲边塞地,赛过扬州城中灯”,盛开了几百年的楹联之花,如今不仅丽动舟曲,而且香飘千里。(刘海天、实习生 郭志权)


责编:孙振才

上一条:赵琦一行检查指导2017年上半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下一条:舟曲县:醉美翠峰花海


米乐,M6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