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一座山的年轮

发布时间:2017-09-14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第一次上翠峰山,是三十年前。
        那时上翠峰山得提前谋划,得准备一整天的吃食。得遇一个好天气,还得肩扛手提,得好好出身汗。
        上翠峰山,慢的,走三四个小时,算中快。快的,走一个多小时,是特快。最慢的,就说不上多长时间了。反正,是长路,就得体力好,若病病歪歪,就别瞎打算了。
        翠峰山那条唯一的羊肠小道,逶迤着接到了天上。平常,羊肠小道最不缺的是尘土和石头,有的地段被雨水浸泡,整体陷下去了,路完全断了。这种情况,也阻挡不住大家。大家上山心切,决心大着呢。
        决心要蹚出一条路,创造一条路。
        胆大的,沉着镇静,勇闯“雷区”。胆小的,战战兢兢,一步一挪,充满惊恐。于是,胆大的吓唬胆小的,吓得快哭了,才赶紧收起玩笑。到相对平坦的地段,那些胆小者开始报仇了。他们追着吓唬过自己的人,抓住了就死命挠痒痒,一帮人在翠峰山脚下,笑得直不起腰来。
        走到半路,大家有些体力不支了,年轻人嚷着要喝汽水,大人们掏出黄瓜,西红柿,开始享受美味,歇缓的精神上来了,接着上路。

        那高耸的翠峰山,已经很清晰了,就在前方高悬着。
        路窄处,得揪住草丛,往前挪移。宽的地段,大家由不得地大踏步前进,那隐在云中的翠峰山在前面召唤着大家呢。
        那次上翠峰山,是陪姐姐一家四口上去的。同行的还有姐夫的庆阳老乡一家四口。那时候,我大学毕业已经当上中学老师了。我带了一名学生。她恋我初出茅庐的青涩,我爱她的安静诚实。她太像翠峰山的小草了,一直努力着,把一朵小花举过头顶,焦急地期待着一双喜爱的眼睛。

        时隔三十多年,好些记忆丢失了。只记得,一个斜坡上,一张硬塑料上,摆了好多好吃的,大家吃了个尽情尽兴,打了一次大大的牙祭。那顿饭好香啊!
        之后,还照了几张彩照。眼下,仅存一张集体照。一帮人拿松树当背景,有站着的,蹲着的,坐着的,严肃的,拘谨的,咧嘴笑的······
        我和学生蹲在一块,神情又憨又呆。那次的翠峰之行,我们像吃了兴奋剂,把激动抛进山林,把深壑野花松风,刻进了年轻的心。
        那阵的翠峰,是一幅幽静简洁的水墨画,是一扇屹立在山城顶端的素面屏风。它,云笼雾罩,仙气十足。

        第二次去,成员是一帮年轻老师。那次好像是飞上去的。山路好像好得不得了,一帮人来不及流汗来不及喊乏,就到山顶了。实际上,那会儿,翠峰的路况没有变化,只是表面变得平整一些了,平整的原因是庄稼汉们用双脚不停丈量的结果,是一双双脚印打扮的结果,我暗暗寻思,是劳动创造了美啊!
        那阵的游山,不叫游山,该叫游心,该叫放飞心情。我们不看山,不看松,我们围成圆圈,高谈阔论,女老师脸飞红霞,眼里汪着泉水,男老师斗志昂扬,插腰扬臂,指点翠峰。我们把山下的游戏带进山里,我们老鹰捉小鸡,闹成一团,笑声久久回荡在山间。
        翠峰山感知着年轻人的欢乐,把一阵阵醉人的涛声推送出来,应和着一张张发光的笑脸。
        翠峰山海拔三千多米,远离县城,但良田层层,老百姓宁愿一年四季上了下了地奔波,也舍不得丢弃那片肥沃湿润。
        守林人是一个红鼻子老汉,颇像童话里的人物。他早上上山,晚上下山。有时,干脆住在土棚子里。老汉寡言少语,招呼人的方式,就是微微一笑。他的微笑和翠峰山很般配,恰似一对亲密无间的兄弟,彼此之间只用微笑和眼神交流。

        2010年特大山洪泥石流之后,政府出资整修了翠峰山的道路。仅容一人的小道变成了能走东风车的大道!
        2015年夏天。我们一帮好友,把一切抛在脑后,潇洒地上了翠峰山,此时,去翠峰山的路已被政府拓宽硬化,又宽又平,水泥路面被风吹,被雨洗,干净得发亮。大家更喜欢上翠峰山了,再也不用担心,晴天两腿灰,雨天两脚泥,弄得像残兵败将了。也彻底与两只脚走路游山,拜拜了。
        人们倾巢出动,七八十岁的老人,几个月的娃娃,都亲临翠峰,扑进阴凉,避开火炉一样的县城,避暑来了。
        2017年8月,县上在翠峰山举办了“花开舟曲”启动仪式,正式揭开了翠峰的面纱,把花海、云雾、松涛,向世人展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此观光。

        试想,在三千米高空,硬生生冒出个人工花海,算不算大胆奇异的创举?六七百年的天然林海已经够引人瞩目了,如今再加上巧夺天工的人工花园,简直就是给翠峰山披上了一件华丽的衣衫。那些什样锦、薰衣草、八瓣梅,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卉,跑到高山安家落户,欢欢喜喜生活起来,排成图案花带,让彩虹落入凡间!花带组成的“忠诚礼义”等字,令人愣怔恍惚,以为几千年前的古人手持书卷,来到了眼前。
        明代《巩昌府志》中,翠峰被誉为西固八景之首。冠以“高峻齐天”的美称。《陇南史话》称翠峰为陇上名山。1992年,舟曲人民政府公布翠峰为县级历史文物。2004年翠峰被甘南州评为十六个重点景区之一。老百姓中间至今传扬着这样的说法:舟曲山多的原因是二郎神拿着皮鞭,把山全赶到这里了,二郎神探出翠峰妖气浓重,急需修庙镇妖,以保地方平安。于是人们顺应传说,代代相传,修建维护着翠峰山、二郎山的庙宇,用富有特色的建筑,神像雕塑,书法对联,云纹,传承着历史文化。

        在“花开舟曲”启动仪式之后,我们一帮好友再次来到翠峰山,想再饱眼福。想细细体察翠峰的花海、云雾、松涛。我们的心早被铺天盖地的微信、视频,煽动起来了,似乎再不去翠峰山,花海云雾松涛会怪罪我们,会让我们的生活有重大缺失。
        以往看翠峰,在三千米以下。现在,站在三千米海拔线上,看翠峰秀丽如屏,云雾如汁,心情就难以平静。不由地生出感慨:松林的成长依赖于云海,而云海的生成,依赖于土地。土地给了翠峰山迷雾,迷雾是翠峰山的财富!是翠峰山神秘耐看的标志。

        雾从半山腰起步。
        树木花草无一丝声息,全部隐进白雾。
        一场匀雨来了,人们撑起了花伞,让一朵朵伞花浮动着。花海被雨丝轻轻敲打着,越加精神起来。一头灰毛驴驮着布袋,悠闲地打量着四周,并不在乎这场突如其来的阵雨。它站在一片野棉花前,闻闻这朵,碰碰那朵。野棉花垂下眼帘,脸颊浮起层层红晕。
        守林人换了,换成一个爱说爱笑的瘦子。他爱往人堆里凑,爱说笑话。大家乐呵了,他才满意地与大家告辞。

        不知怎么,我特别怀念那位红鼻子老人,感觉他是翠峰真正的亲人。他已经化成了一波波动人的涛声,响彻在我的心里。我慢慢走出守林人漂亮的新居,站在田埂上,看着脚下起伏的松林。这次,我真的听到了悄悄掀起的涛声,那么干净清澈,一波又一波,不肯逝去。
        我兴奋地喊起来:听!听!快听!涛声!
        大家侧耳倾听,都不说话了。
        静静地,好像涛声把大家的心,掏走了······(李龙娴)

 

上一条:舟曲县召开2017年第一轮巡察工作培训会

下一条:李世华深入大川镇土桥子村检查指导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


米乐,M6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