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2016年,武坪乡以“付情同心绘、锁责失不在”为准则,以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基本社会保障条件为目的,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
主动参与 在治美上下功夫
建设小康村,首先要整治农村环境。只有环境好了,才能谈得上文明。但如何让环境更美一些,更艺术一些,更有文化?
道峪沟村两委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以打造“样板村”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体村民抢抓机遇、踏实苦干,将昔日脏乱差的村庄建设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
在建设上,坚持用活补助资金和发动群众投工筹劳等方式,引导村民通过“拆旧建新,翻新改造、住新交旧”等方式,积极开展28户“三改”项目。
在环境整治上,坚持建管结合,在配备垃圾箱和运输车等设备设施、设立专职保洁员的同时,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全村实现“四旁”绿化,加大植树和建设小绿地、小广场、小公园、绿化小品力度,实现“一村一景”。
在建设任务落实中,注重群众增收与参与并举、进行统筹安排,引导群众就地打工,承担起既是“小工”又是“监工”的双重角色,实现了增加收入和建设家园两不误。
加大宣传 在引导上出实招
在全乡上下齐心协力加强建设的同时,道峪沟村从转变群众的思想意识,改变村民的行为习惯入手,通过宣传教育,广大群众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在外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的前提下,引导群众把户内环境同步提升,培养群众的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明厨亮灶,尊老爱幼、邻里和睦。
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参与到建设活动中,积极动员群众“拆房建路”,现实了户户通车的交通格局,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留住乡愁 在文化上做实功
留住乡愁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守住文化,守住我们灵魂的寄托,守住精神的家园。
道峪沟村着力在文化上下功夫,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大力发展公共文化,积极培育群众文化,让小康村有“颜值”有“内涵”。建成了寓意深刻、特色突出、反映精神面貌的文化广场,成为引领群众精神、教育群众知恩感恩、激励群众奋发图强的象征标志。
如今的道峪沟村,家美了,路宽了,地净了,小康村建出了环境美,治出了心灵美,绘出了人文美。